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日前隨建設部“放心房”“放心中介”活動調查組在武漢采訪時獲悉,當地房地產業存在一種全國罕見的現象:有不少人跟開發商簽訂購房合同,并預付95%的房款后,房子交付時卻無法找到他們。也就是說,他們交錢買房卻不來住,“神秘失蹤”了。
記者是在采訪參加了建設部“放心房”承諾活動的武漢寶安公司時得知這一情況的。據寶安公司的負責人介紹,他們1996年初建成的7000多套房子中,就有460多套的房主至今沒有前來領鑰匙。這些房子的房主,都已經交納了95%的房款,根據合同,只等房子蓋好再交納5%的剩余款即可擁有產權。但當公司交付現房時,卻發現這些房主都已經無法找到。
記者現場隨機撥通了幾個當初買房時房主留下的電話號碼,但話筒里傳來的都是“你所撥打的號碼是空號”或者“本單位沒有這個人”之類的話。據悉,這種現象在武漢地產界十分普遍。開發商們也曾經按圖索驥試圖登門查找房主,但最終都是無功而返。
據當地房產界人士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比較復雜,有的是因為房主出現死亡、破產等意外而無法入住,也有少數因為房價便宜放棄房子的,不排除有一部分是不敢認領的“禮品房”、“腐敗房”,最大的可能是某些人將房屋作為投資或為子女提前買房而造成這種情況。
據介紹,早在房屋交付使用前一個月,開發商就在媒體上發布公告,并打電話逐個通知房主。部分房主的“神秘失蹤”,給商品房保修期的計算帶來了麻煩。按開發商與建筑單位簽訂的合同約定,房屋的保修期是從建設單位竣工交付之日起計算,而開發商與購房者簽訂的商品房銷售合同約定,保修期應從領鑰匙之日起計算。對此,開發商十分苦惱,他們不但要為這些空置的有主房向物業管理公司交納物業費,還得免費替房主保修房屋,直到房主前來領鑰匙。
建設部房地產司姜萬榮處長表示,在國家還沒有頒布這方面法律法規之前,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開發商與購房者在簽訂合同時就注明這一項。這樣既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也避免了開發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