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以來首次藥品降價日前啟動,27種藥品降價成為居民議論焦點。但我市某藥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店只降低了七八種藥品價格,其它的十幾種藥品現價已經低于規定價,無需再降。據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市多家藥店不斷通過聯合采購、強化管理等手段降低各類藥品價格、讓利于民。降價,藥店已經變被動為主動。
健聯藥店的負責人說,在接到物價部門下發的27種國家計委定價藥品最高零售價格表后,他們詳細核對了店里有關藥品的價格,發現其中的大多數藥品價格已經低于此次規定的價格。對于高出規定價的藥品,他們立即著手重新制作了標價牌,并按照要求于20日開始降價。
國風大藥房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一位負責藥價的女士說,在這27種藥品中,國風各連鎖藥店需要降價的是20種,其它的藥品價格已經低于國家規定的最高零售價,不再作調整。她說,降低藥價不一定要等待國家有關部門強制要求,藥店會根據市場情況隨時下調一些藥品的價格。
據悉,以前我市各家藥店的藥價是相同的,要調整藥價則由有關部門發出通知,各藥店來執行。近年來,特別是醫改以后,藥店的生意越來越火,同時競爭也日趨激烈。在保證藥品質量的前提下,價格成為贏得市場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市多家藥店通過聯合采購、減少中間環節和管理成本等辦法,盡可能地降低藥價、讓利于民。一些有實力的大型藥店還定期進行市場調查,把自家藥品的價格與其它藥店、醫院進行比較,發現同一種藥高于別處的,立即著手調整。一家藥店的負責人說,競爭的壓力正在使降低藥價成為藥店的自覺行為,正因如此,本次“大范圍”的藥品降價才沒有對他們造成太大震動。(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