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這一陣子,青島大學藝術學院的老師可是挑“花”了眼,因為報考該校藝術專業的學生遠遠超過錄取人數,美術專業竟高達11:1,大多高校的藝術專業都遭遇類似情形。藝術專業考生的增多所傳達的訊息不單是素質教育和升學政策所帶來的變化,還昭示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青島大學藝術學院今年計劃在省內招生314人,較去年擴招30%,沒料到考生數量的增長緊追高校擴招的步速,今年僅省內就有2619名考生報名參加該校的藝術專業測試,其中青島考生占相當的比例,1/4的美術考生來自青島。音樂、美術考生增多成為島城今年高考的新氣象。
素質教育的推進為有特長的孩子營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全體”作為素質教育的主旨給傳統教學引來新鮮的空氣,每名學生都成為學校的主人,好學生的標準也不再局限于智育,而是擴展至德、美、體諸方面,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我市作為一個有著濃厚文化氛圍和素質教育開展較早的城市,具有藝術特長的學生自然更多。據統計,全市每年都有上萬名孩子參加不同形式的藝術教育培訓,在全國、省各類藝術大賽中獲獎學生屢見不鮮,被譽為“藝術家的搖籃”。
升學政策對藝術特長生的傾斜加快了藝術教育的發展。近年來,各類升學考試對藝術特長生的加分幅度連年上升。去年,高考錄取時加大了對聲樂、器樂、舞蹈、美術和書法五類有藝術專長的應屆高
中畢業生的降分照顧幅度,由以往30分、20分、10分升至50分、30分、20分。今年我市高中將藝術生招收比例擴至7%,即把原來每班招收2個特長生改為3個,特長生選取范圍擴大到音體美等方面,對這些有藝術特長的學生降段錄取。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學習藝術的愿望得以實現。以往學校的藝術設施頂多是風琴、鼓號之類簡陋的裝備,可如今全市中小學藝術器材總值已達3870萬元,且每年的增加值都接近20%。家庭藝術教育的“硬件”裝備也同樣不可小覷,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居民家庭擁有鋼琴數量已超過7萬架,有人曾經形容從島城的每個樓座都能聽到琴聲。此外,藝術學習的費用也是不小的花費,盡管所學藝術類別不同學習費用不盡相同,但每月最少也得上百元,只有在生活水準提升到某種高度,學習藝術才成為可能。(本報記者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