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市本地股中,海欣股價一向是很弱的一家,1997年下半年起一直沉寂至今,4年不鳴,但這一切卻在2001年3月26日這天發生了變化,3月26--4月18日,海欣股價的股價從15.7元直上22.55元,半個多月漲幅43%。而它的2000年業績很一般(每股收益0.35元,凈利潤1.17億元、增長24%),唯一的利好便是有大比例送股(10轉5股派2元),正常情況下這些指標根本不足以支撐這種如火如荼的走勢。
謎底在于:(1)海欣股份曾在2000年10月以13.97元/股的價格增發6000萬股新股,三家“安”基金由此獲得1120萬股新股,其余1千萬股皆是通過二級市場購入,購入時間在2000年下半年,而其間海欣股份一直在15元左右筑平臺,由此可見“安”基金的成本價就是在14-15元間。(2)增發后3大“安”基金(安順、安信、安瑞)共持股2130萬股,占流通股本(1億元)的21%。雖然海欣股份增發后的流通股本已由4000萬股劇增至1億股,但這絲毫不影響“安”基金當初大舉建倉的決心。
新亞股份———“興”、“安”兩基金重倉天下誰能敵
或是海欣股份的成功鼓勵了大家,新亞股份去年底12月29日增發5000萬新股時,眾基金云集,其中“興”字頭的4大基金(興華、興安、興和、興科)共獲配2090萬股,占了新增發部分的42%,占新流通股本(9775萬股)的21%,而“安”字頭的4家基金(安信、安順、安瑞、安久)亦不示弱,共獲配607萬股,占新流通股本的6%。在2000年底,新亞股份的A股還是一家籌碼異常分散弱勢股,當時流通A股僅4775萬股,但流通A股股東數卻高達3.5萬戶,每戶平均持股僅1300股,明顯沒有主力在內。但增發之后,它卻搖身一變,成了一家基金重倉股,“興”和“安”兩大系別的基金共持2700萬股,共占流通籌碼的27%,你說它能不漲嗎?
雖然3月19日基金配售部分可以上市流通,并且基金的2001年一季度重倉股名單僅公布前十名,各大基金所持有的新亞股份無法顯示出來,故而無從知道基金是否已減倉,但從各種跡象表明:基金并未減倉。近期新亞股份的價位一直維持在13元左右,假如一家機構已重倉持籌27%,你認為它會滿足于20%的盈利嗎?
看看前期暴漲的海欣股份,再看目前尚未突破平臺的新亞股份,你會對13元的新亞股份無動于衷嗎?你對27%流通籌碼已被鎖定的基金重倉股沒有信心嗎?青海證券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