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故鄉最美麗的時候就在這個時間。故鄉杏花比桃花少,在我的印象中,桃花也總比杏花美得多,所以我也就不沿循古人的說法,非要夸贊杏花春雨。然而最先開放的還是杏花。春寒料峭,幾場春雨過后,挨了一個冬天折磨的杏樹枝條開始變得有光澤,并且變得柔軟,深紅色的花苞開始在春天的細雨中漲大,加上柳樹的花苞,我們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滋味。
清明時節的村莊是美的,美在于她灰色調的村落之間開滿了鮮黃色的油菜花,還有點綴在她周圍的滿含著濃得發黑的深綠色的麥苗,這樣的麥苗最有力量,也最能結出飽滿的麥穗。還有村落周圍的鵝黃色的柳樹,不規則的圓圓的樹冠罩在人家的屋頂上,為一冬寒冷的村莊帶來了溫暖的生機。杏花開了,把古老的村莊打扮得像一位漂亮的村姑。暖日融融的上午,老人在杏樹柳樹下曬太陽,春風拂面,也是莊稼人的幸事啊。
桃花的開放是在杏花開放之后,前后也就差十幾天的時間,似乎是美人來的總是遲吧。桃花的枝條也比杏花的枝條漂亮,杏花的枝條是淡紅加棕色的,而桃花的枝條是暗紅色的。桃花的花苞是綠紅相間的,這樣的顏色配上剛剛露頭的花瓣是再美妙不過的了。幾場春雨過后,桃花像一個羞澀的新娘,終于一點點揭開了紅蓋頭,露出她嬌艷的臉龐,在春風里逐漸露出嬌黃的花蕊,戲弄著春風。
最美的桃花開放在南大河邊上,這條河河道寬約二百米,兩岸之間不少于一公里,在洪水季節,站在岸邊,只見波濤滾滾,如萬馬奔騰,氣派非凡。而到了春天,她簡直溫柔得像一位美麗的少女。水流是清澈見底的,河水下面擠滿了圓融的鵝卵石,清清的河水中經常可以見到暗金黃色的小鯉魚,把本來就活活潑潑的一河清水點綴得更加動人。春季的河水只有二三十米寬,兩岸之間,長滿了花草樹木,在春天顯得特別旺盛。近岸的樹木,因為河水滋潤的緣故,樹根都長滿了厚厚的青苔,在陽光下泛著快樂的綠色的光澤。柳絲如煙的斜織著,把大河兩岸暈出如詩般的綠色樹影。桃花開了,開放在柳樹的映照中。遠看桃花林,不是那種殷紅了,反而淡成淡淡的粉紅,在柳煙的映襯中越發顯出美麗的姿容。
走出故鄉的土地,我開始四方奔波的生活,在祖國邊防線上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我曾經有幸到過江南,感受過那里的明月和鮮花盛開的楊柳岸,我發現,那里的詩意和我家鄉的南大河沒有什么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