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彼此家門雖不像過去大雜院里那樣緊挨著,但是每天清晨一起扭秧歌、跳健身操、鍛煉身體,時間久了,自然就成了一個“大家庭”。記者在金門路街道辦事處采訪時發現,昔日大雜院里街坊鄰居之間的那份親情又回來了:誰家有難事,熱心腸的鄰居就找會主動找上門來。在這里,鄰居的含義已擴大到整個小區。
這個小區共有1000多名老年人,其中約有80%的老人幾乎天天在小區里晨練。日子久了,大家相互熟識,有時誰沒出“早操”,熱心的老哥哥或老姐妹就會前去家中“詢問”。
去年秋天,住高雄路的姜大媽連著兩個早晨沒出來鍛煉,可急壞了住在金門路的張勇和上杭路的梁演光兩位大媽,她們聯絡幾位老姐妹來到了姜大媽家。原來,姜大媽感冒了,正一個人寂寞地躺在床上。之后的幾天里,幾位大媽輪流陪著姜老太太聊天,還各自從家里帶著做好的飯到姜大媽家會餐,直到老人感冒好了。姜大媽回憶起那一段日子激動地說:“誰說住進了樓房就沒有過去住平房那份鄰居之情?!”(記者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