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鴻儒日前指出,對創業板的上市公司來說,市場準入門檻雖然降低了,但對企業成長性的要求更高了。
劉鴻儒是在出席“科技創新與創業板市場高層峰會”時發表上述講話的。他說,因為創業板市場具有高風險性,而投資人買股票是購買企業的未來,有生命力、高成長性的企業才能支撐創業板長遠、健康的發展。主板市場以前發生過“重現在輕未來、重圈錢輕成長”問題,從而產生了“上市時間越長,業績滑坡越大”的奇怪現象。擬上創業板的企業及其保薦人都要重視企業的未來潛力和成長性,因為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永遠是證券市場的基石。
與會專家就推出創業板的意義和作用進行了探討。他們指出,首先,發展創業板市場有利于改善我國上市公司的質量和結構,提高證券市場的運作效率。總體的來看,在我國上千家上市公司中,科技含量高、效益穩定、成長性好的高科技企業仍然偏少。其次,發展創業板市場,有利于加強技術創新,加快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推動結構升級和產業升級。借助證券市場支持高科技產業發展,既為高科技企業開通了一條從社會可持續融資的便利渠道,也為高科技企業轉機建制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更為高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建立了良好的催生機制。(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