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芳草綠。我們驅車從即墨城向西北方向行駛了大約一個小時,忽然,陽光下數百畝熠熠閃光的冬暖式大棚闖入了我們的視野……這就是即墨市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
熱情好客的園區管委同志向我們介紹說,去年即墨為了加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力度,決定在水土條件得天獨厚的移風店鎮創立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目的是以此為龍頭,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引導和推動廣大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走科技致富之路,并于去年3月專門設立了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即墨高新技術開發區。整個園區規劃面積1萬畝,分設中心區、示范區、輻射區。中心區面積350畝,主要有組織培養中心、種苗繁育中心、信息技術培訓中心、果蔬加工中心、有機肥料中心;示范中心面積1000畝,全部建成防蟲網日光溫室;輻射區8650畝,重點建設日光溫室、大拱棚等。所有項目一次規劃,分3年實施,總投資9050萬元。
我們首先進入了育苗中心,100多平方米的育苗車間,只有兩名工作人員悠閑地站在一臺機器旁。只見其中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將一個類似家用冰箱制冰塊的長方形托盤放到整條流水線的最東頭,在盤子擺放位置的上方一條運輸帶正將黑灰色的松軟的物質散落到盤子里,待整個盤子都裝滿后,它又被運輸帶送到下一道關口,在這里一個個歡快的種子被機器自動地送到了他們的“安樂窩”———小格子里,整個托盤裝完種子以后,它就坐著弧形“電梯”走到流水線的最西頭,然后,由工作人員將它搬到一張張層層可以活動的鐵床上。“這就是我們從韓國引進的世界上最先進的全自動育苗生產線”,主人給我們介紹說,“那黑灰色的東西叫機質,主要成分是草碳,由于經過高溫殺毒,所以,種苗不會得病,可以保證苗子的質量。最后種子上的鐵床叫育苗床,當種子播完以后,育苗床就被送到了下一個關口———催芽室”。
走進20多平方米的催芽室,一股熱氣襲來,渾身頓時冒汗。只見育苗床上一盤盤種子正在高溫下精心的孕育,不久一個個“新生靈”將破土而出。
出芽后,帶著托盤幼苗將移動到下一個地方,即自控溫室。走出育苗車間,兩棟巨大的“塑料房子”呈現在我們面前。據悉,這兩個自控溫室是從韓國進口的,每一個都是2016平方米,溫室的最頂端是天窗,可以通過它的開關來調節溫度,溫室的中間有兩層保溫被,也是用來調節室內的溫度的。
走出自控溫室,我們直接走進一個與溫室一路之隔的高檔無立柱日光溫室中,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棵棵一人多高的“茄子樹”,絳紫色的茄子密密麻麻地綴滿了枝頭,一看介紹我們才知道,這些茄子原來是來自西班牙的“安德列”、荷蘭的“尼羅”和“牟尼卡”,如果不加干涉,他會無限生長下去,年畝產可達1萬公斤。
走出茄子的世界,我們又進入了另外一個溫室,這里可是西紅柿的“王國”。只見瑪瑙似的小西紅柿在綠葉中似繁星點點,荷蘭的“百利”、美國的“黑美人”正在接受以色列普拉斯托灌溉機為它們“輸液”,棚內的二氧化碳發生器、高檔保溫被、自動卷簾機等處于全國先進水平的設備,為它們的生長發育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走出即墨市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驀然回首,我們由衷的感嘆:一座農業高科技城正在即墨大地上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