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技術,自80年代開始逐漸滲透于科研領域。隨著近兩年“克隆”的出現、人類基因組“草圖”的問世,DNA,這一基因研究工程的重大課題、這一人類揭示生命秘密的重大課題,更是以巨大的引力聚焦了世人的目光。
什么是DNA?DNA分析技術如何應用?記者帶著好奇,近日來到市公安局法醫處DNA室,“觸摸”一下神秘的DNA。
DNA室副主任法醫師李路平,首先深入淺出地回答了記者關于DNA概念的疑問,她說,DNA即脫氧核糖核酸,攜帶著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可以說,每個生命個體遺傳差異的本質,就在于DNA分子結構的不同。DNA分析技術的應用,使得法醫物證檢驗不再像以往只靠血型檢驗等簡單方法,而實現了生物物證檢驗從“排除”到“直接認定”的飛躍,可以說,給法醫學的發展帶來了一場深刻的革命。
在李法醫的引領下,記者走進了約百余平方米的DNA試驗室,眼前呈現的是白色的墻、白色的工作臺,與一臺臺大大小小白色的儀器。就是在這方潔白的世界中,檢驗了許多“血案”中的重要物證。
這天,記者現場目睹了法醫靠DNA分析技術來認定犯罪嫌疑人的一幕——市刑偵部門將在一起殺人案現場提取到的非受害人的血跡和一嫌疑人張某的血樣一起送到了DNA室。據了解,這個張某手上有傷口,辦案民警疑是其作案時不小心弄破、在現場留下了血跡。這里的一名法醫分別取血樣放在特制的試管中,加上試劑后,放進一臺高速離心機,以去掉血樣中的雜質;然后放進一臺擴增儀來孵育、提取DNA。隨后,法醫將提取物拿到擴增凈化臺上,添加DNA檢測的專用試劑,再放進另一臺先進的“9600擴增儀”,來模擬出大量的DNA樣品,使細胞數不斷增加,以利于DNA的清晰檢驗。
擴增過程約需三個多小時。在擴增程序完成后,法醫將涂好薄薄一層凝膠的特制玻璃板,豎著安裝到了一臺電泳儀上,在調制一定的電壓后,再把擴增后的DNA樣品順著儀器上方的24個梳子齒似的小空,點注到玻璃板上。這樣,在電場作用下,不同的DNA分子發生了不同的遷移。之后,再把經過電泳、附有DNA樣品的玻璃板放在一臺小小的搖床上搖蕩,又進行染色、顯色……
終于,記者在小玻璃板上驚喜地看到了一條條“基因圖譜”,似是一條條半毫米寬的“小階梯”,除了作為參照物的基因譜帶,一個個“小階梯”分別標示著被檢驗者的基因特點的基因“位點”。其中明顯可以看出,嫌疑人張某的血樣與現場遺留下的那一非受害人的血斑的基因譜帶是一致的。法醫接著又將基因位點的數據記下來,錄入了計算機系統,經過統計學分析,最終認定——張某就是該案的犯罪嫌疑人。由此,這一DNA檢驗順利完成了,總共用了約8個小時。終于在工作臺上忙完的法醫告訴記者,這個時間已經算最短的了,對有些陳舊的生物斑痕作DNA分析,花的時間還要更多。
李法醫在一旁介紹說,自運用法醫DNA分析技術一年多來,已完成了160多起案件的物證檢驗,分別對幾千份血痕、肌肉、精液等進行了DNA檢驗。另外,還利用DNA分析技術進行了10多例的親子鑒定。DNA檢驗,已成為給案件偵破提供重要線索、給法庭審判提供重頭證據的有力武器。
其實,不僅在市公安局DNA室,記者感覺到DNA技術在鎖定罪犯、見證親情上,發揮著多么關鍵的作用,而且在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醫鑒定中心,也看到了DNA技術運用于大量民事案件等的物證鑒定、親子鑒定等,同時,近期我市將引進一臺國際一流的DNA測序儀,屆時DNA分析過程將更加自動化、精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