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甲A,大家都在嚷嚷“張老七”,我卻想說說“馬老七”———馬科斯一不留神已經打進7球。升班馬陜西國力連續三輪失球3個以上,但也連續兩輪進球3個,并貢獻了一個效率驚人的頭號射手。
科薩不屑地說馬科斯只會踢野球,不守整體戰術紀律。但科薩手下的奧蘭多再怎么守戰術紀律,也死活開不了齋。
另一個“踢野球”的例子是海獅的薩祖,剛剛被人罵“水貨”要拋棄,他就進了倆。這讓人想起去年海牛視為水貨的薩里奇,被申花“廢物利用”,成了隊中第一射手。
其實,不管是薩里奇還是薩祖,都既不是水貨也不是硬通貨,他們就這樣。在國外他們這樣的球員顯得業余,但到了比較業余的中國職業聯賽,他們就變得似乎職業起來。
中遠的安德雷斯在西班牙、國力的毛羅在巴西都是業余球員,馬科斯據說在巴西也是半職業半業余,總之,他們的確是踢野球的。
基里亞科夫、門多薩有過輝煌的職業生涯,但畢竟英雄遲暮,不如馬科斯“野”。
霍頓兩年前就抱怨中國聯賽外援不行。時至今日,恐怕霍頓也得承認,即使是他手下神勇的烏克亞,水準也不過如此。不進球就被當作水貨扔了,但進了球,也不說明你多牛B。甲A仍然命系外援,而外援在甲A能證明的似乎僅僅是:我不是水貨。這真是甲A的悲哀。整體上人們關注的重點只能落在這兩個方面:哪個外援是水貨哪個外援該下課,而這又只能證明:甲A似乎不是中國人,而是老外在玩。大家全把寶押在外教和外援身上,又極度急功近利,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談什么整體戰術的提高,真是奢侈。
再看看濟南主場那塊爛場地,若你能分析出申花對魯能有什么技戰術方面的門道,肯定是在扯淡——在這樣的爛場地比賽本身就是扯淡,建立在這樣爛場地基礎上的中國足球還在奢談技戰術風格,那就更是扯淡。我同意謝暉說的:國內的許多理論都是扯淡。
所以,甲A現在還是野球主宰的時代,用不著說整體技戰術,只需外援野戰排的三板斧,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