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消息海口二中英語教師黃寶燕,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國內外中小學學期、假期體制,認為應完善我國中小學的學期體制,于是她委托海南團代表向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出建議:中小學全年可否分為三學期。海南團已將這份建議提交給了大會。
黃寶燕認為現行中小學學期體制的不科學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師生經過長達5個月的工作學習,精神、體力消耗都很大。以一個學期20周為例,為了應付段考,師生都很緊張,一旦考完,學生松弛下來,接著來校上課的兩周體力、精力往往還未恢復。
二是長假學生容易滋生許多毛病,家長不放心,就把孩子送到社會辦的各種補習班,孩子比在學校時更苦。
三是現行學期的教與學都極為被動。中小學現行學期是根據春節和高考日期來確定,但課程設置是不變的,常常因春節和高考這兩個特殊的日子,造成短學期緊張趕課;長學期課程完成了,卻仍未到期末考試,就用復習來填充。
四是現行學年是跨年度設置,使得一年兩個學期的時間常常分配不均。
黃寶燕建議一年實行3個學期的理由是:
1、從氣溫上考慮。全國各地寒、暑期較集中在每年的1月中下旬和7至8月,3個學期避開兩個氣溫季節。
2、勞逸考慮。人體生物規律有強弱之分,學習12周、考試一周半,試卷分析半周,這時人的體力精力都趨于疲勞;如果放假2周,再繼續14周學習,能做到勞逸結合。
3、學習能力考慮。14周考試完,學生放假,學校對學生的假期提出一些社會活動要求,對提高學生能力有好處。
4、提高教師素質考慮。休整兩周,教師可以通過評卷反饋教學效果,在沒有教學壓力情況下進修、交流,以利于下一輪教學。
5、管理考慮。假期短,學校容易掌握學生的變化;家長也不必擔心。(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