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年一畝補貼農民100元,連續補貼三年,膠州市一項山丘區綠化工程的政策“號令”一出,植樹節未到便引發了一場全市農民自覺踴躍植樹的春潮。乍暖還寒的三月初,當我們來到張應鎮石崖子村前的荒山上,只見3臺大挖掘機在山坡上突上突下,不停地屈伸著“大象鼻子”,一步一點頭地挖著樹坑。承包荒山的農民和鎮技術員跑東跑西,锨鏟尺量,忙得不亦樂乎……這是該市實施大干三年,綠化6萬畝荒山禿嶺規劃的第一戰。
膠州市是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市。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被國家列入沿海、平原兩大綠化體系建設重點(縣)市。面對新的形勢,他們針對市區南部和西南部的7個鄉鎮,林木覆蓋率只有21.2%,年收入不過百元的實際情況,按照林業規劃的總體要求,本著適地適樹、宜林則林、宜果則果,集中連片、規模發展,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退耕還林的原則,對該市西南部的山丘區開發進行了科學的規劃,實施以林業為主的綜合開發。為此,膠州市專門下發了《關于2001年-2003年山丘區開發規劃的實施意見》,規劃山丘區開發總面積為6萬畝,分三年實施,每年開發2萬畝。市里從財政撥出1800萬元的專款,對參與開發的農民進行補助,連續補助三年。山丘區承包開發權實行對外開放,無論市內、市外,個人和企業,都可以參與山丘區承包開發。凡承包開發的土地經林業部門驗收,成活達到90%以上的,每開發一畝都給100元的現金補助,一年一驗收,一年一補助,連續補三年。為鼓勵連片開發,對集中開發面積100-500畝的鄉鎮,當年每畝獎勵10元;500畝-1000畝的,每畝獎勵15元;1000畝以上的,每畝獎勵20元。市財政每年在年中和年末分兩次將獎勵款項撥齊。對25度以上坡和原為松林現為耕地的面積,全部無條件地退耕還林。對25度以下坡結合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經濟林。
政策一出臺,農民投入山丘區開發的積極性一下子迸發了出來。
正在現場督查指揮的該市林業局長林洪向我們介紹說,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走市場開發的路子,采取個人開發、財政現金補貼的辦法,“樹權明晰、利益直接、責任到人”,規劃的2萬畝山丘區開發工程,全部落實到村到戶,也就用了十來天功夫。(錢卓叢森孝智顏波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