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市場開放后,島城市民爭先恐后開立B股賬戶,未趕上者捶胸頓足,待連續漲停之后,又有人后悔不已。那么,到底應該如何理性對待B股市場?記者昨日采訪了青島海洋大學經貿學院副院長孫健教授。
問:開放B股市場的消息極大地刺激了股民們的投資欲望。近日,島城市民蜂擁銀行辦理B股開戶,都想淘“第一桶金”,對這一現象您有何看法和評價?
答:如果所有的人認為都能賺錢,那么這種機會就是不可能的。居民手中的外幣現匯存款若都提出來炒B股,就必然導致一定的損失。首先,現匯要比現鈔“值錢”,把現匯轉出當現鈔使用炒B股本身,就已經令現匯持有人在匯價上要先損失一截了。另外,還有一些市民因為賺錢心切,不惜把一些未到期的外幣定期存款提前轉成活期,這樣做也不合算。因為外幣存款的利率較高,提前支取要損失不少利息收入。而且,目前多數境內股民根本不可能在最佳時機購買到B股,等買到時,可能已經在幾個漲停之后,而此時的風險已經非常高了。
問:有人認為B股開放,僅僅將被套券商和股民從“灰色地帶”引入“陽光地帶”,而從資金面、供求面上來看,則對整個B股市場無太大實質性的幫助。您認為這一說法正確嗎?
答:這一說法有失偏頗。我國開放B股市場,主要是為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和AB股的合并奠定基礎。其次,由于近幾年我國外匯儲蓄巨增,而銀行入世后貸款日益謹慎,投資的渠道相對較少,國家通過這種方式大大舒緩了國有銀行負擔的個人外匯定期儲蓄利息負擔。另外,這也是國家控制外匯流失境外的一個途徑,因為現匯可以直接從銀行匯出境外,而市民一旦把現匯轉出去炒B股的話,就不能再恢復“現匯”的資格了。總之,從國家宏觀運行或對今后市場規范來講,B股市場開放都是積極的、非常必要的一個步驟。
問:B股市場開放對于廣大投資者的誘惑,主要來自于B股市場相對于A股市場的低市盈率和低價,從長遠來看,您認為應如何理性對待B股?
答:B股市場具有投資價值是肯定的,真正想投資的,可以利用存款到期的外匯,選擇質地較好、有長期發展前途的股票。但一定要理性分析,千萬不能盲目從眾。其一,B股市盈率目前實際已接近國際平均水平。而現有的B股上市公司屬于高科技領域的股票非常有限,因此整體經濟效益比A股市場小得多。其二,B股市場的容量遠遠小于A股市場,可以吸納的資金相當有限,一旦漲停板打開,震蕩加劇,處于交易劣勢狀態的散戶,極易成為追漲殺跌的犧牲品。其三,雖然A、B股之間的差價為投資者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但是A、B股并軌和人民幣自由兌換在可以預期的最近階段內還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