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徐州路的崔大爺因患老年性疾病,經常到醫院拿藥。前兩天,由于走得匆忙忘了帶袋子,老兩口愣是把三瓶注射液、兩盒注射針劑和六盒西藥捧回了家。崔大爺慨嘆道:在“窗口”行業注重服務質量的今天,醫院為何不能為患者提供一只小小的裝藥袋?
眼下,無論到大小商場,還是到農貿市場個體攤點處購物,服務人員大都會順手給顧客一只購物袋,有的甚至幫顧客裝好商品。對于這一不起眼的舉動,許多市民都已習以為常。近日,記者在市區部分醫院采訪時發現,一些醫院均無給購藥者提供塑料袋的舉措,有取藥多的患者提出要裝藥袋時,才見取藥人員扔給患者一只塑料袋。記者在現場看到,有經驗的年長者,一般都自己帶著稍大的提包或塑料袋;上班族因公文包較窄小,難以裝下體積稍大的藥瓶、藥盒,所以只得胳膊夾著,手里握著,從藥房前“狼狽”而過。
據了解,自從有關部門因環保原因,于去年5月份禁止使用塑料袋后,我市絕大多數醫院就停止發放塑料袋。部分醫院有關負責人就此問題解釋說:醫院也考慮過用紙袋來代替,但由于紙袋費用過高,所以沒能實行。當記者問及是否能采用經濟又耐用的可降解塑料袋來代替時,院方的回答是,不了解這方面情況。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市較大的醫院每天門診量約有兩千人次,而市場上普通型可降解塑料袋每個8分錢左右,如此計算,一個大型醫院每年花費不到6萬元,便能為病人提供更周到細致的服務。公費醫療已經停止,醫療行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激烈競爭階段,各級醫院在重視醫療技術、設備等方面競爭的同時,是否能從方便患者、提供一只盛藥袋這樣的小處著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