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哈爾濱消息連日來,哈爾濱市養老院人來人往,新近結成的“模擬家庭”歌聲、笑聲不斷。
哈市養老院院長康慶長介紹說,養老院現有老人近四百位,分三種類型:無子女、無收入、無其它經濟來源的“三無”老人;因各種家庭難事自費代養的老人以及享受型的老人。在朝夕相處中,工作人員普遍感到這些老人最缺少的是親情,便于1986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模擬家庭”活動,旨在彌補老人們的親情真空。
“模擬家庭”由養老院、駐哈某部隊、哈爾濱市鐵路第五中學聯合發起。每年春節前舉行“認親大會”,新建10個“模擬家庭”,成員要求有在院老人、在院職工、部隊戰士和學校學生。每個家庭可以通過吃飯、郊游、聯歡會等不拘一格的活動形式,密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共同營造家庭氛圍,提高老人們的生活質量。
“五保戶”孫鳳舉老大爺自從有了“孫子”和“孫女”后,天天都樂得合不攏嘴。春節前夕,“孫子”幫他徹底打掃了衛生;春節期間,“孫女”給他煮了熱騰騰的餃子。孫鳳舉說:“活到這份上,我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