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12年,跨越兩個世紀。2001年1月31日,當守候在荷蘭宰斯特兵營蘇格蘭特別法庭外瑟瑟寒風中的100多名受害者親屬聽到法官對洛克比空難一案的判決時,禁不住相互擁抱,熱淚盈眶。法官宣布:被告邁格拉希策劃炸毀美國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犯有殺人罪,判處其終身監禁,20年內不得假釋;另一名被告費希列無罪釋放。盡管洛克比空難懸案有了初步結果,但誰都清楚,與洛克比空難有關的爭執還遠沒有結束,美英和利比亞的矛盾遠沒有解決。
首先,從司法程序上看,邁格拉希的辯護律師表示他的當事人不服判決,將提出上訴。據了解,如果他的上訴請求被受理,將由5名蘇格蘭法官組成上訴法庭,繼續在宰斯特兵營對此案進行審理。在此期間,邁格拉希仍將被關押在這里。預計上訴程序可能長達數月。如果上訴法庭維持原判,邁格拉希將在蘇格蘭中部的格拉斯哥市的巴林涅監獄度過余生。
從政治和外交層面上看則更為復雜。利比亞對外聯絡與國際合作委員會(相當于“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接受這一判決,并要求聯合國立即解除對利比亞長達近10年的國際制裁。利比亞常駐聯合國代表奧馬爾.杜爾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兩名被告是作為個人接受法庭審判的,他們的行為純屬個人行為,與利比亞政府沒有關系。他強調,利比亞交出這兩人已經履行了義務,因此,聯合國必須解除制裁。
但美英兩國作出了不同的反應。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講話,要求利比亞承擔起對洛克比空難的責任,并向270名遇難者的家屬提供賠償。白宮在一項聲明中說,利比亞交出兩名嫌疑人員并不意味著國際制裁自動解除。聲明說,聯合國有關決議“要求利比亞滿足某些條件,包括向受害者家屬提供賠償和承擔這種恐怖主義行為的責任”,在此之前,制裁仍將維持。美國司法部副部長羅伯特·米勒表示,美國將繼續進行調查,直到把與此案有關的每一個人送上法庭。英國外交大臣庫克當天也發出了與美國相同的聲音。他在國會下院作證時說,利比亞必須根據聯合國決議明確承擔責任并提供賠償,在此之前,“不存在解除制裁的問題”。庫克說,他將在今后幾天內與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一起討論下一步應采取的措施。
西方媒體指出,邁格拉希的公開身份是利比亞航空公司駐馬耳他辦事處工作人員,實際上他是利比亞情報機構的一名官員。這一特殊身份使得西方認為邁格拉希的行為不可能是個人行為,而是有著更高層的參與和更深的背景。實際上,美英兩國多年來一直要尋找的,就是能證明利比亞官方甚至高層領導人卷入飛機爆炸案的證據,而法庭的判決顯然使美英處于更有利的地位。
分析人士認為,美英兩國的最終目的并不在于審判這兩名利比亞涉嫌人員,而是以此為誘餌,把案件引向他們所希望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美英和利比亞圍繞洛克比空難所展開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更激烈的交鋒還在后頭。(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