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世界而言,針對伊拉克的那場海灣戰爭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但對于普通伊拉克人民而言,那場戰爭的陰云遠沒有消散。具體到被美國、英國和法國劃在伊拉克南部“禁飛區”內的巴士拉市居民來說,戰爭甚至還沒有結束。防空警報聲和偶爾的炸彈爆炸聲依然緊繃著他們的神經,像夢魘一樣吞噬著他們的心靈。
在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和著名油港巴士拉,現年68歲的卡菲夫是一名普通的居民,原本有一個美滿的家庭,6個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但10年前的那場戰爭,就仿佛他人生中的一場噩夢,奪走了他幾乎所有珍愛的東西。10年后,本應該安享天倫之樂的他,卻不得不在凄風細雨里吊祭亡靈。
當地時間1991年1月17日凌晨2時30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向伊拉克和伊拉克占領下的科威特發動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大規?找u。2月4日晚,一枚空襲炸彈落在了卡菲夫一家住的房子上,轉眼之間,多年經營的家園化成一片瓦礫,卡菲夫5個兒子中的4個及惟一的女兒都在爆炸中殞命。卡菲夫夫婦和小兒子在爆炸中受傷,僥幸生還。
“直到現在我仍然清楚記得那一晚慘劇帶來的悲哀和無助,”卡菲夫回憶道。他的老伴坐在他身后,獨自無聲地啜泣著,“幾分鐘工夫,我失去了幾乎所有東西,我的房子被摧毀了,孩子被殺死了,我所有的財產也被燒光了。”
卡菲夫很堅強。經歷10年苦難生活,他已經不再怨恨。他想告訴全世界的只有一句話:“沒有什么比和平更重要的了!”
但對于卡菲夫以及與他同樣住在巴士拉的200萬伊拉克人來說,和平是如此難以企及。“戰爭仍在繼續”,47歲的出租車司機瓦希德·哈利勒說,“轟炸仍在進行,封鎖和禁運的解除遙遙無期,這些都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戰爭!薄罢嬷鞅S,讓危機早日化解,我們不再要戰爭了,我們渴望和平,”小店老板拉德·阿農說。
巴士拉上空的陰云到底何時才會散去?伊拉克人民心頭的陰云到底何時才能散去?這一切即使是在1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對于伊拉克人民而言,還在繼續著的這場戰爭已經不再是對伊拉克當初侵略科威特的懲罰,而成了對伊拉克人民的無盡煎熬!
薩達姆:兩代布什的“眼中釘”
海灣戰爭10周年距離1月20日當選總統布什正式就任的日子只有3天。當選副總統、前任國防部長切尼以及布什提名的國務卿、前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都是10年前海灣戰爭的領軍人物。如今他們再次粉墨登場,重新執掌美國外交軍事大權,卻依然面臨這個逾數十年而不倒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如何處理棘手的伊拉克問題是擺在美國新政府面前的一個大課題,無疑構成了對布什外交政策的挑戰。
薩達姆已經擺好了一副挑釁的架勢:公開鼓動巴勒斯坦人在阿拉伯被占領土發起針對以色列的起義;舉行4小時的閱兵式耀武揚威。而今的國際環境與10年前也有了顯著區別,布什新政府已經不再具有乃父老布什當政時的12國軍事聯盟。曾經參與美國領導的海灣戰爭的大多數國家都已經調整了對伊政策,伊拉克問題更加趨于復雜化。10年經濟制裁令伊拉克人民飽受缺衣少藥的苦難已經為國際社會所共睹,要求廢除對伊制裁的呼聲日益高漲……這些都是布什在制定新政府的對伊政策所需要通盤考慮的問題。
目前,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民航客機不顧禁令,一架一架地飛進了巴格達,把個美國苦心經營的“禁飛區”沖得支離破碎。西方新聞媒體曾報道說,美國的“鐵哥們”英國正在考慮停止在伊拉克南北兩個“禁飛區”的巡邏。在這種情況下,布什新政府如果依然試圖以強硬的手段對付薩達姆,那一定是不得要領。
聯合國總部內的抗議
隨著海灣戰爭十周年紀念日的來臨,伊拉克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境況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反對制裁的呼聲也越來越響,甚至連聯合國總部內也傳出了“停止制裁”的抗議聲。
面對如潮的反制裁呼聲,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明顯感到了壓力。安南于15日透露,他剛剛邀請伊拉克派出代表團來紐約商討聯合國對其進行武器核查的問題,但伊拉克方面拒絕在海灣戰爭十周年這一周前往美國。安南稱,鑒于伊拉克代表團不能來聯合國,他決定近期訪問伊拉克。
10年來,聯合國一直要求監督伊拉克銷毀彈道導彈、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化學、生物和核武器,并以此作為取消對伊制裁的先決條件。伊拉克則禁止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中的美國成員踏上其領土。安南已經表示,聯合國與伊拉克有關武器核查的正式高級談判最早也得等到今年2月份才會開始,這意味著伊拉克人民還要在制裁中掙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伊拉克政府2000年年中曾宣布,自1990年以來,聯合國施行的經濟制裁已導致135萬伊拉克人喪生,其中大多數是兒童。
制裁還能維持多久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五星級的拉希德飯店的迎門入口處的地面上,有一幅用大理石鑲嵌的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一米見方的畫像,至今躺在那里已有10年了,大凡下榻此處的各國客人都不得不踩著布什的頭像而入。這幅畫像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遺忘10年前的美國總統帶頭對伊發動進攻的仇恨,以及海灣戰爭給伊拉克人帶來的災難。
據伊拉克官方公布的材料,10年制裁給伊拉克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400億美元,150萬人因缺醫少藥或營養不良而死于非命。戰爭和制裁的浩劫使經濟基礎和社會設施遭到嚴重破壞,人均收入從海灣戰爭前的4000美元急劇下降到300美元,目前普通公務員的月收入僅數十美元。90%的工廠因缺少原材料和設備老化而停產,失業率高達70%。
然而,十年光陰,星移斗轉。世界和中東地區政治格局的變化,使國際社會對伊制裁有所松動,伊拉克開始逐步走出孤立。伊拉克利用國際上出現的新變化,不失時機地發動了一系列外交攻勢。自去年夏天以來,已有上百家包租客機從歐洲、非洲和阿拉伯國家飛往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沉寂多年的薩達姆國際機場又聽到了飛機起降的轟鳴聲。在打破經濟制裁上,伊拉克利用巴以和談陷于僵局、世界石油價格的起落以及美國總統大選而找到了再次與聯合國對話的機會。伊拉克與世界各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外交在過去的一年里也取得了引人矚目的進展。其中包括阿聯酋、巴林、卡塔爾和阿曼在巴格達重開使館。其他一些國家也恢復了駐巴格達的外交機構。迄今,伊拉克駐外的使領館的數目已達60多個。此外,自入侵科威特之后,去年伊首次被邀參加在開羅召開的阿盟首腦會議和歐佩克首腦會議。但是,去年最具國際反響的事件應屬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訪伊,他是自制裁以來訪問伊拉克的第一位外國元首。2000年是聯合國在伊拉克實施“石油換食品”的第四年,也是自1990年伊入侵科威特后,國際社會開始對其實施制裁以來對伊危害最小的一年。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伊拉克與聯合國的關系,美國新政府對伊政策會有什么變化,聯合國何時能解除對伊制裁等,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此間分析家普遍認為,海灣戰爭10年之后的今天,伊拉克要實現解除對其制裁的目的仍然任重道遠,而美國要繼續維持對伊制裁同樣也難,而且會遇到越來越大的壓力。(新華社供本報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