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統計局獲悉,去年11月我市家庭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為21.91元,較1999年同期增長85.1%。而就近幾年我市家庭教育的消費支出來看,也是呈大幅增長的趨勢。教育消費迅速攀升,錢究竟增在哪兒?
以往,家庭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無非就是上學的費用,但如今,傳統教育消費已被賦予了更新的含義。
首先,公民受教育的年限被延長。九年義務教育早已在我市普及,2000年全市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首次突破80%,市區高達94%。伴著高校年年擴招,高等教育漸有成為大眾教育的趨勢。近年來,我市高考錄取率持續上揚,去年僅專科以上就有12478名考生被錄取,每年還有3000多人報考研究生。受教育時間加長的影響,教育支出自然相應增多。
其次,學費的概念也在變化。以往上中小學無非是幾塊錢的雜費和幾十元的課本費,如今學費可不是個小數目。去年我市和其他省市一起調整了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費,高中每學年學費提為500元、800元不等,青島2中高達1300元。高校學費在收費并軌之后也是直線上升,2000年全國高校收費標準普遍上漲15%,有些地區高達20%,重點大學每年學費普遍漲到4000元至6000元間。
雖說傳統教育消費支出增幅較大,但新興教育消費的增長更引人注目。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在這方面的投資也不計成本。到中小學隨意調查即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課余時間學些特長,不僅有琴棋書畫,還有游泳、外語、武術等。
據統計,我市家庭擁有鋼琴數量多達7萬架,由此可知島城僅學鋼琴的孩子就有數萬人,加之數萬名學習其他樂器的孩子,差不多有十幾萬琴童定期接受音樂教育,每次幾十元到百余元不等,每名學生一月最少兩次,加上樂器、樂譜方面的花費,不是個小數目。
其它特長的培養也價值不菲。劍橋少兒英語、黃波英語、小星星英語等針對少兒的英語輔導班比比皆是,一期下來也得幾百元。
民辦學校、家教、藝術團體等分享著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民辦學校作為特長教育的主要陣地,近年來的增速很快。1992年我市允許個人開辦學歷教育學校以來,私立學校已迅速膨脹至現在的435所,占全省私立學校的三分之一,其中藝術類民辦學校為60多所,外語類為60余所。
雖說家長重視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沒有一個家長會放松對孩子智力方面的培養,由此也衍生出不少名目的消費。家教成了近年來日漸興旺的行業。孩子上了初中,尤其是在中考、高考時,幾乎人人都得上幾科家教,每次20元至30元不等,一月下來也得上百元,甚至數百元。去年“減負”毫無疑問地成為教育改革的最強音,但書店里的教學輔導書熱銷架勢也沒減弱多少。細心人不難發現,教輔用書處人流是書店中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讓孩子學會計算機就等于掌握未來社會的通行證成為許多家長的共識,自然在這方面也是不吝投入。有關部門抽樣調查發現,有半數以上家庭是為了孩子才購置計算機的,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買了計算機自然要學會用,水平不等的計算機培訓多是因孩子的加入而火爆,目前我市僅計算機方面的民辦學校就有70余所,還不包括一些單位舉辦的計算機方面的短期培訓。各類教學軟件也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呈現出熱賣勢頭。
隨著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加快,不僅孩子學這學那,成年人也紛紛當起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充電。據市招考辦統計,近年來我市每年參加自學考試的人數都在10萬人以上,最多時達到13萬余人。
社會的發展令“活到老學到老”不再停留于語言,終身教育如今已成為現實。目前,市內四區都有老年大學,開設音樂、舞蹈、書法、國畫等30余個專業,學費一學年在100元左右,上萬名老人在此就讀。教育消費的上升在新興的銀發產業中穩穩地占據一席之地。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社會的文明是以社會重視知識的程度來衡量的。島城家庭教育消費的節節攀升正是社會尊重知識的最好印證。同時,政府財政是否也可在教育方面更進一步加大投入,因為,只有教育優先,國民素質方能提高,我們的國家才能追上世界發展的速度。本報記者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