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衛生局局長劉志遠近日向記者透露,今年市區醫療資源配置將發生變化,讓市民就醫基本實現“大病進醫院,小病在社區”。
據劉局長介紹,若用一個三角形來表示島城傳統的醫療模式,各醫院是三角形的底,社區醫療是三角形的頂。醫療服務新模式,就是要把社區醫療發展成三角形的底,讓各醫院成為三角形的頂,并且在社區醫療與各醫院之間設立4個起到承接作用的中心:診斷中心、康復中心、老年護理中心、照料中心(見下圖)。其中,診斷中心既可利用醫院的醫療設備掛牌向社會開放,又可由社會建立,以彌補社區醫療的不足;康復中心主要接待那些在醫院急性期治療和手術后,需要調理恢復的患者;老年護理中心可為老年人提供醫療和臨終關懷服務;照料中心,就是讓護士進家庭,提供家庭護理服務。社區醫療與醫院之間,可根據患者病情相互轉診。
據悉,市區首批約30個全科診所將于本月10日掛牌服務,今年將逐步在市區全面實行社區醫療服務新模式,并用3至5年在全市普及。此外,醫保個人賬戶卡的使用,為市民在社區就醫提供了方便。(潘修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