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之初,我們曾經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有贊成的,有置疑的。但經過幾個月之后,記者日前在我市多家醫院采訪發現,談起醫改,患者的聲音已經非常平和。
患者口述:鐘海霞(海爾設備管理有限公司職工)
采訪地點:青島××醫院
我們單位以前是實報實銷,現在已經參加了醫改。根據醫保的規定,我這次住院自己要花一些錢。但是,我覺得醫保還是一種長期的、比較穩妥的保障。以前職工的醫療是靠單位。單位效益好的,可以享受實報實銷或90%等高比例的報銷;效益不好的,工資都發不全,根本談不到醫療費報銷。這就造成了社會的不公平,也是一種社會不安定因素。
醫保之后,雖然大家看病都要花一些錢,比如門診費和住院費的一部分,但不管是什么單位的職工,都能享受這種保障,這更符合公平原則。
我國曾實行了40多年的公費、勞保醫療制度,但享受這種待遇的一般只有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職工。國家權威統計表明,1997年,享受這一醫療制度的1.4億城鎮人口花掉了全國總醫療費用的三分之一以上。而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的外商投資企業、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則基本沒有納入社會醫療保險保障范圍。
去年以來,我國各地開始推行以“低水平、廣覆蓋”為宗旨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該制度將覆蓋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使更多職工受益。另外,職工的醫療保障不再是一種企業行為,而是一種社會強制行為。
患者口述:王春榮(青島17中教師)采訪地點:青島××醫院
我以前享受公費醫療,從今年1月1日起參加醫保。我想以后生病不管是門診還是住院,開藥都會很謹慎。另外,我可以選擇自己滿意的醫院,不再受定點的限制,醫療水平差或醫生服務態度不好的醫院肯定不會去。前一段我妯娌生孩子的時候,因為她們單位的定點醫療機構是一家很小的醫院,所以她只好自費去了我市一家大醫院。如果是在醫保之后,就不會發生這種事。醫保定點的醫院那么多,她可以選擇其中一家,能節省很多費用。
另一方面,我想病人自主選擇醫院也會促進醫院之間的競爭,提高醫療和服務水平,這對患者是有益的。
醫改不僅把不同性質單位的職工置于同一把社會保障的“大傘”下,而且把大小不同、經營狀況不同的各家醫院更多地推向市場,推到病人面前。這樣,一方面病人可以自愿地選擇醫院。另一方面,醫院必須拿出自己最好的醫療和服務來吸引病人。古人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醫療市場也只有動起來,才能換來更快的發展。
患者口述:劉春香(我市某包裝印刷廠職工)采訪地點:青島××醫院
以前,我們廠職工3000元以上的醫療費參加大病統籌,3000元以下的在廠里報銷。但是,由于工廠效益不好,報銷很不及時,不少藥費單據都壓在自己手里,因為長期報不出來,有些已經丟掉了。醫保之后,雖然看起來自己負擔的費用多了,其實我們真正拿的錢卻少了。
由于以前的公費或勞保醫療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各單位的經濟效益狀況,因而這種承諾并不能完全兌現,不同的單位差別相當大。在效益不理想的企業,職工為報銷醫藥費常常要花費相當多的精力,藥費拖欠也是司空見慣。而醫改之后,由于經辦機構實行醫療保險基金的統一籌集、使用和調劑,每個職工只要參保都能得到有力的社會醫療保障。因此,職工的醫療保障實際上比以前更加規范和有效。
患者口述:邢淑慧(青紡機械廠退休職工)
采訪地點:青島××醫院
我今年已經68歲了,患有各種老年常見病。以前,單位給報銷90%的醫療費;醫改之后,門診費和一些其他的費用都要自己出。為了節省開支,高血壓等慢性病,以后一般就不來醫院了,到藥房買點藥更實惠。
在目前情況下,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還只能是一種低水平、廣覆蓋的醫療保障,不可能承擔病人的門診費和全部住院費用。如何解決經濟困難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就醫問題,值得社會關注和探討。
醫保,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大傘,每個人都可以站在下面躲雨,但同時,這把巨傘還需要無數雙手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