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欧美日韩午夜电影网_色综合久久99_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

青島新聞APP

打開

全國首創,青島為企業研發開“外掛”

2025-03-16 15:37    青報觀象山  

2021年底,青島市規上工業企業4360家,其中有59%的企業未建立任何形式的研發機構。

到2024年底,這一比例減少至7%。也就是說,有93%的規上工業企業設置了研發機構。

短短三年多的時間,是什么原因促成了這樣的改變?

01

攻堅中小企業“三不”

中小企業本應是創新的“沃土”,但2021年青島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大多數制造業領域的中小企業對于創新的接受度不高,將這些企業的狀況進行總結,無外乎“三不”問題——

處于產業鏈價值底端的、以“來料加工”生產方式為主的企業,過度依賴傳統模式與路徑,小富即安、無心改變,“不想”創新;

面對創新的高成本、長周期、高風險和低成功率,部分企業優先選擇“求自保、求活命”,拒絕承擔風險,“不敢”創新;

有些企業雖然有通過創新提升競爭力的想法,但受制于人才、技術、設備等創新要素的缺失,想法始終無法落地、裹足不前,“不會”創新。

這些問題不是青島獨有,在全國范圍內也是制約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老問題。

解決老問題要用新思路。從某種程度上說,企業創新能力就是企業整合創新資源的能力。單個中小企業既然囿于研發資金不足、基礎配套能力不足、研發人才資源匱乏等因素,那能不能通過線上平臺的方式,在“云上”幫助中小企業建立研發中心,解決它們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

青島在國內首創的“云上研發”由此而來。

所謂云端研發,即通過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方式建立線上平臺,集聚各類創新要素,引導暫不能建立線下研發中心的企業,在線上高效精準對接使用外部創新資源,通過研發“外掛”解決中小企業研發條件不足、研發能力不強等問題。

image.png

新模式下,企業上線發布需求、獲取創新資源,專家上線發布成果、面向企業“接單”,技術經紀人則為“對口”項目提供全流程服務,提高對接成功率,多勞多得。

02

重塑企業創新思維

企業創新思維的改變,并不是建好一個平臺,出臺一個政策就能改變的。

這個轉變,一方面有賴于平臺的服務團隊在線下的大量走訪——服務團隊實地走訪企業5400余家次,帶領專家入企把脈1800場次;另一方面,則是讓企業感受到了創新帶來的實在利益。

image.png

青島福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云端研發中心,對接了高校資源,優化了面食保鮮方法。

青島華禾工藝品有限公司的案例就頗具代表性。

“我們手工編制咖啡杯墊、餐墊,談什么搞創新。”剛聽說平臺的時候,公司總經理劉旭并不感興趣,后來抱著走個形式的想法,同意平臺服務人員把專家帶到了生產車間。

專家盯著生產線,提出機械手代替人手的生產線改進思路。這一建議精準命中了企業痛點,劉旭開被說動了。經過與專家的共同合作,4個機械手和3條全自動流水線迅速到位,一共花費20多萬元。“這筆費用我們一個訂單就賺回來了。以前一條生產線要20多個人,現在只用5個人,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劉旭開說。

“雖然產品在云上,但服務一定要在泥里,要深入企業去主動挖需求,通過專業引導,去主動幫助企業創新。唯有如此,平臺才能活起來。”對于云端研發的運營模式,平臺服務機構的負責人霍勝軍有著一套獨特的見解。

從“關起門來”賺錢,到主動“破圈”鏈接外部資源,不少企業借助云端研發與行業專家實現了共贏。而從“點上”服務到“面上”賦能,云端研發平臺的“集采研發”模式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接受度。

image.png

在云端研發平臺的賦能下,青島晨龍翔包裝有限公司更新了自動化產線。

青島金達發制品有限公司深耕假發制造領域30多年,但真發上色色彩不均的“行業痛點”一直困擾著他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企業將這項需求發布“上云”,很快就對接到青島大學苗大剛教授團隊的技術。

平臺通過調研發現,青島30多家發制品企業都有這一需求,它們也都愿意使用新的染色技術。在眾多企業參與下,這一技術的研發成本被“攤薄”,研發合作迅速達成并落地。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青島中小企業創新思維的改變:青島前期以補貼的形式吸引企業“上云”,補貼政策到期結束后,仍有93%的“上云”企業頻繁登錄平臺搜索創新資源、68%的企業持續發布創新需求。

在青島市科技局局長李天傳看來,這一數據表明,云端研發平臺“重塑”了眾多中小企業的創新認知與創新思維,正讓他們從“被動創新”轉為“主動創新”。

03

智能時代成果轉化新模式

企業“上云”發布需求、專家“上云”提供成果,“共享”研發中心,讓企業廣泛對接創新資源,推動成果與產業“雙向奔赴”。

上線三年間,青島云端研發平臺已吸引8550家企業注冊,其中規上工業企業3953家,實現產學研對接4000多場次,775“對”企業和研發機構達成合作。

比如青島農業大學孫慶杰與福昌食品攻關了饅頭保鮮難題,中國海洋大學侯虎和行健海洋就“海洋生物資源高附加值利用”項目達成合作,青島理工大學羅思義與綠生能源圍繞“海淤泥固廢回收利用”項目合作,青島能源所章志斌和雷悅新能源聯合攻關新型儲能技術……

image.png

青島高校專家團隊前往青島優森纖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現場對接服務。

在平臺建設運營的三年多,青島也在不斷摸索,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實現“需求發布及時、數據對接精準、資源匹配高效、運營成本可控”。

面向專家庫,平臺按照高校院所、優勢專業、重點專家這套由宏觀到微觀的梳理方式,對專家們擅長的領域進行梳理和展示,方便企業快速找到適配資源。

針對科技成果,平臺設置應用領域、應用產品、技術類別、所在工序四個維度,打造轉化落地可行性、市場預估容量、產業接受度、產業化價值、先進程度五大標準,提高與企業需求的匹配度。平臺還給專家資源與技術成果都打上了“標簽”。

前不久,青島泰信冷鏈有限公司發布了一條“尋透明玻璃冰箱門不起霧、低能耗技術方案”的需求,系統立即提取了玻璃、防霧、涂層材料3個關鍵詞,自動匹配到23項新技術。其中,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俊平的技術成果匹配度達到99.11分。

很快,云端研發運營人員便為他們安排了一場線上對接會,隨著交流的深入,雙方就合作達成了共識,很快進入到送樣實驗階段。

眼下,平臺正聯合山東大學等高校院所,開展成果轉化垂域大模型相關技術攻關,借力AI對多模態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優化企業創新需求,將企業語言與技術語言同步,提高匹配精準度。霍勝軍表示,大模型投入使用之后,需求在平臺上獲得響應的時間有望縮短到秒級。

(記者 耿婷婷 編輯 趙笛 制作 宋尉嘉)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AI賦能,讓城市管理更高效!青島不斷推動城市治理科學化、智慧化、精細化

2025-03-16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小心別讓“硬核細菌”破傷風鉆了空子!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

2025-03-16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2024年青島技術合同年成交額突破700億元 同比增長12.21%

2025-03-16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經濟日報》關注青島暢通對外物流新通道

2025-03-16    經濟日報

推動商圈升級煥新!市南發力 力指何方?

2025-03-16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歡迎來到海鷗直播間!”天南海北云端一起“鷗遇”

2025-03-16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春日花粉飄,過敏早預防 | 時令節氣與健康

2025-03-16   

青島今天多云轉晴 市區最高氣溫8℃最低氣溫2℃

2025-03-16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烟台市| 巴林右旗| 乌鲁木齐市| 泰宁县| 武威市| 宜章县| 永泰县| 宝丰县| 红安县| 盖州市| 商都县| 迭部县| 富宁县| 黄浦区| 育儿| 凉城县| 平武县| 闵行区| 扶沟县| 文登市| 会东县| 交口县| 乐亭县| 全椒县| 丘北县| 碌曲县| 九龙县| 新河县| 东山县| 神池县| 隆回县| 鹰潭市| 石林| 罗田县| 封开县| 安仁县| 浦城县| 滁州市| 陵水| 南宫市| 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