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投資中國 “唱多”又“做多” 外資重倉中國優勢產業資本
青島新聞網2月19日訊(記者 江偉)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在2024年四季度美股前十大重倉中概股占8席;德銀發布觀點,明確指出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逐漸消失;高盛更是持續維持對中國股市的“超配”評級……
近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眾多外資機構不斷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力度。一時間,外資“唱多中國”的聲音愈發響亮,一場全球資金“做多中國”的資本盛宴已然拉開帷幕。這不僅是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高度認可,更是對中國資本市場潛力的堅定投票。
外資涌入 重倉投資中國
自2024年四季度以來,在“創新+技術”的新增長模式驅動下,以金融、科技股為代表的中國優質產業資本,在全球市場中一路高歌猛進,呈現出極為強勁的上漲態勢。這表面上是外資對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熱捧,實質上是全球投資機構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新認識,對中國優質產業的重新定價、重新估值。
在固定收益領域,外資對境內人民幣債券的持有規模不斷攀升。2024年10月2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紅燕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當時,外資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的總量超過6400億美元,處于歷史高位。
在權益類資產方面,外資的買入動作同樣頻繁且力度強勁。今年1月全球權益基金流入中國市場 33.3億美元,較上月增加 5.8億美元。
此外,據高盛研報,全球對沖基金今年以來大部分時間里均在大幅買入中國股票,2月初買入力度為四個月以來最強,在岸和離岸中國股票合計成為高盛全球范圍內大宗經紀業務中“名義凈買入最高的市場”;美國華爾街大鱷大衛?泰珀旗下的Appaloosa LP在2024年四季度對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百度等中概股和中國股票ETF進行了加倉,截至去年年底,其持有的中國股票及相關ETF市值在其投資組合中占比約37%。
外資積極布局各類中國產業資本,這一系列舉動不僅彰顯出其對中國經濟的堅定看好,更是著眼于長期投資的戰略意愿。
金融數據開門紅 經濟復蘇進行時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7.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833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5.13萬億元,同比多增2100億元;廣義貨幣(M2)余額318.52萬億元,同比增長7%……1月份,我國金融數據迎來了“開門紅”,亮眼的數據展示出我國金融領域開年的強勁動力。
自2024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出臺一攬子金融政策以來,政策效果逐步顯現。CPI呈現觸底反彈態勢,表明市場消費活力正在逐步恢復;股市成交量活躍,投資者信心有所回升;房地產市場也呈筑底回升跡象,在2025年1月,70個大中城市中,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繼續上漲。
此外,在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方面,規模累計達10萬億的舉措,為地方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投資新質生產力熱度飆升,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更是成為經濟發展的“催化劑”與“加速器”。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經濟已出現明顯的結構性改善,2025年有望成為信心復蘇之年。
重磅政策接連落地 資本市場踏上穩健發展新征程
1月15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規范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通過該規定的實施,將規范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行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多部門動作頻頻,密集出臺一系列積極政策,包括《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關于金融領域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意見》等,這些政策從提高市場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水平、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多個關鍵環節發力,全面布局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其中,在《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中,明確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 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對于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 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 30%用于投資A股。這將為A股市場注入更多新鮮血液,有力推動市場朝著更加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2月16日,央行行長潘功勝表態,中國政府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強化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持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密集落地,將為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