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繪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新藍圖!2024千山峰會啟幕
青島新聞網11月20日訊(記者 孫志文 徐斌 韓如意)中華復興,舉世求賢,百川歸海,何以嶗山!11月19日,2024千山峰會在青島海天金融中心酒店開幕。本次會議聚勢而強,圍繞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力,更加突出產才融合、產教協同和成果轉化,根據區域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推動一批高層次人才和項目轉化落地。高層次人才及黨委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代表等約300人出席峰會。
千山峰會作為青島市和嶗山區招才引智的重要平臺和推介窗口,一直以來都是智慧碰撞和人才匯聚的舞臺。自2017年以來,嶗山區已連續召開五屆千山峰會,每年吸引近百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齊聚嶗山,累計落地61個高層次人才項目和平臺,注冊資本近7億元,探索實踐了“人才+技術+產業+資本+服務”招才引智“千山模式”,先后獲評全國、全省人才工作創新案例獎。
搭建人才引育平臺,打造人才集聚創新高地
堅持以產業集聚人才,聚焦嶗山區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海洋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本次峰會設置了2場重點產業引才專場對接會,嶗山區聯合市工信局舉辦全市重點企業引才專場對接會及海爾、海信、歌爾等3場重點企業引才專場對接會,邀請相關企業深度參與,與高層次人才面對面深入探討落地合作模式,在重大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合作,推動更多高層次人才、優質科研項目扎根嶗山,為嶗山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近年來,為加強人才引育,嶗山區厚植人才成長發展沃土。聚焦7條重點產業鏈和4大專業園區發力,通過項目帶動、政策撬動、鏈條驅動,將人才和產業系統規劃、一體推進,形成“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共融”的生動局面。出臺“匯智嶗山”人才系列政策40條,系統制定實施細則23項,為加快產業人才集聚,對重點產業鏈逐一明確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和急需緊缺人才培育等具體獎勵標準,實施鏈主企業人才政策定制權、全平臺類型的人才獎補等政策;圍繞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建設,出臺了全國首個市區一體化園區政策,創新探索人才引進配額制模式,為園區建設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撐。截至目前,累計兌現各類人才政策資金超過1.35億元。聚焦人才培育,嶗山區成立重點人才工程工作專班,今年先后舉辦6次申報培訓班,通過政策宣講、集中授課、“一對一”輔導等方式,對人才政策支持、申報材料撰寫、申報要點解讀、申報系統使用等進行集中培訓,2024年,入選國家級重點人才工程9人,泰山系列人才工程11人。
2024千山峰會共邀請100余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層次人才參加,據統計,40歲以下青年人才占比71%,可以說,青年人才已然成為嶗山區人才引育的重點目標。為了能夠讓青年人才扎根嶗山、建設嶗山,嶗山區大力實施青年人才集聚專項行動,出臺《嶗山區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動方案》,打造“樂翱嶗”青年人才工作品牌,積極構建青年發展綜合支持體系,加速青年人才集聚,強化活動資源導入,組織開展各類人才活動120余場,累計服務覆蓋人群超過4萬人。為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持續深化人才服務陣地建設,出臺《嶗山區人才服務陣地建設導則》,明確社區生活類人才家園、園區樓宇類人才家園和人才驛站共三類陣地建設標準,以午山馨苑人才住房為試點,按照“實用化、人性化、市場化、系統化”原則,打造“正午青年”品牌。建成科萃苑人才家園、創盛儀器儀表產業園人才家園和嶗山(大河東)游客服務中心人才驛站等9處人才服務陣地。2024年,全市青年人才社區建設現場觀摩會在嶗山區舉辦,正午青年人才家園、CCB建融人才家園作為先進典型介紹工作經驗,打造全市青年人才集聚的標桿樣板。
強化校地融合發展,激發高校院所教育創新活力
峰會開幕式現場,青島歐美同學會聯合嶗山區歐美同學會、中國海洋大學歐美同學會、青島大學歐美同學會、青島科技大學歐美同學會、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歐美同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歐美同學會共同成立青島市校(院)地歐美同學會協同引才聯盟,通過歐美同學會建立校地合作常態化引才機制,實現人才創新創業就業需求與高校、科研院所人才需求精準對接,不斷放大以才引才、以才育才優勢疊加效應。青島市教育局和嶗山區政府揭牌成立青島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務中心,搭建起新型綜合性科產教服務平臺,統籌整合各方面聯絡渠道,為高層次人才和用人單位精準搭建對接交流的平臺,促進人才供需精準匹配,推動教育與產業發展雙向賦能、同頻共振。
為進一步強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嶗山區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比較優勢,聯合市科技局舉辦全市重點高校院所引才專場對接會,會同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設置了4場高校院所引才專場對接會,按需實現全球范圍精準引才,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轉化。
今年以來,為充分激發高校院所創新活力,嶗山區出臺《關于“三同三創”促進校地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構建“1+1+2”校地融合政策體系,通過18項重點舉措和“嶗山校地融合十條政策”,整合優質資源,推動校地優勢互補、深化合作。建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的促進校地深度融合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領導校地融合工作。組建校地融合特派員隊伍,選派3名優秀職級公務員掛職擔任駐區3所高校、10家重點科研院所相關處室副處長,以“1高校+N科研院所”形式駐點辦公,助力校地雙方在人才引育、政策推介、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常態化聯系對接,目前,已牽頭組織校地融合“送政策、送服務、搭平臺”系列活動10場,參與對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3個,協調解決落地嶗山企業項目服務事項10余個,覆蓋高校院所高層次人才300余名。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科技成果落地生花
聚焦科技成果轉化,11月18日,嶗山區成功舉辦“千創匯·智嶗山”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和“繁星計劃”成果路演,重點關注高校院所擬進行成果轉化的領軍人才項目,實現共贏發展。其中,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了200多個人才團隊及項目參與,分為“初創組”和“成長組”兩個組別,“初創組”重點關注國內以及駐區高校院所具有較高技術創新水平的人才和項目(團隊),通過大賽注入資金、政策、資源等關鍵要素,引導推動更多優質人才項目落戶發展,經過激烈角逐,“初創組”最終評選出30個獲獎項目。“成長組”則關注區內創業四年以內尚未獲得人才工程獎勵的領軍人才項目以及高層次人才創辦的優質項目,通過大賽遴選、評估“潛力”人才,為支撐嶗山區智力創造儲備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激發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嶗山區創新建立校長(院長)基金制度,以“后補助”的形式重點支持高校院所成果轉化和技術落地項目,最高可達5000萬元,助力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海洋生物醫藥等 7 條重點產業鏈發展方向的創新成果在嶗山落地轉化。為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最優供給,嶗山區創新實施“繁星計劃”三年行動,組建嶗山區科技成果轉化聯盟,建立“繁星匯”成果線上對接平臺,完善“企業點題、院所答題”機制,解決科研與產業“兩張皮”的問題,做到技術共享、成果共有、風險共擔,全面激發高校院所服務地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已完成218項科技成果和77項技術需求的導入、成果評估等工作,篩選出19個科研團隊的20項科技成果。
海納百川,匯聚天下英才。2024千山峰會擘畫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新藍圖,為嶗山區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這次峰會不僅是一次智慧的盛宴,更是嶗山區邁向未來、引領創新的戰略起點。未來,嶗山區將持續擴大“千山”品牌影響力,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推動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同頻共振,企業服務與人才服務有機結合;以更加開放的胸懷,不斷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落實落地;以更加有效的舉措,全面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將嶗山打造成為人才向往奔流之地、創新創業活力迸發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