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激發“數”動力,“乘”出“新藍海”
全面發力“數據要素×”,探索形成“以公共數據運營撬動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模式,推動培育數據資源化、資產化、產業化全鏈條數據要素生態——
青島:激發“數”動力,“乘”出“新藍海”
數據要素供給更加優質
早在1996年,青島就提出“四統一分”的管理體制和“集中統一、集約發展”的電子政務發展模式,形成了體量大、質量優的公共數據基礎
多年來,青島逐步形成以“物理匯聚為主,邏輯匯聚為輔”的數據大集中模式,數據匯聚共享模式由原來的“網狀”向“星型”轉變。目前,已經升級為貫通省、市、區(市)的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匯聚484個部門、416個應用系統的數據,數據量超過2235億條。其中包括1.4萬個可共享數據集,公共數據開發利用資源池“數滿質高”
數據要素流通更加順暢
2017年,青島在省內率先成立了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成為全省唯一一家經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批復設立的權益類數據資產交易場所。截至目前,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入駐會員187家,上架數據產品、模型和算法382個,場內數據交易額累計近7701.12萬元
2023年4月,青島建成全省首個數據要素產業園,立足“要素鏈接、場景引領、產業賦能”職責定位,打造“六中心一基地”,構建數據要素產業發展閉環和開放生態。目前,數據要素產業園已挖掘、培育、引進數據企業和服務機構92家,帶動全市400余家數據企業共同發展
數據要素應用不斷完善
青島堅持深入挖掘應用場景——
在金融領域,已為79家金融機構提供涉企公共數據服務,打造金融信貸產品,授信資金超過2500億元
在醫療領域,創新醫療核保產品,實現醫療數據變現,正在推進醫療數據用于藥物治療有效性分析,支持新藥研發、舊藥新用
在交通領域,利用交通運輸數據,推進貨車智能核保、車險快速理賠、二手車交易、汽車金融、精準營銷等應用場景
在康養領域,基于醫療、民政、殘聯、康復大學等單位的數據和場景需求,打造城市級一體化醫康養護運營模式
……
數字化時代,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
10月24日,2024年“數據要素×”大賽全國總決賽線下路演答辯落下帷幕。在山東省入圍的5個項目中,來自青島的3個項目均在各自賽道斬獲佳績。其中,卡奧斯物聯科技團隊斬獲“數據要素×”工業制造賽道第一名,國實信息科技團隊獲“數據要素×”科技創新賽道第三名,九天智慧農業團隊獲“數據要素×”現代農業賽道技術創新獎。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據要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愈發凸顯。數據已經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之后的第五大生產要素,成為賦能千行百業的基礎性資源、重要生產力和關鍵生產要素。
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增列為生產要素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一系列相關文件,以制度為牽引,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較早開始謀篇公共數據運營、全面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城市,近年來,青島搶灘布局,圍繞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探索形成“以公共數據運營撬動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模式,推動培育數據資源化、資產化、產業化全鏈條數據要素生態。
2023年年底,青島出臺《青島市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圍繞數據資源化、資產化和產業化,開展數據開發利用創新等5個專項行動,聚焦農業農村、工業制造、交通出行、健康醫療、養老救助、海洋、影視文化等領域,加快打造一批數據開發利用示范場景。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在2024數據要素50強城市中,青島位列第十一位,在北方城市中排名第二;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發布的《2024年數據要素生態指數(城市)評估報告》將青島列為第六席,僅次于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如今的青島,數據要素供給更加優質,數據要素流通更加順暢,數據要素應用不斷完善,數據安全不斷強化,數據要素發展潛力呈現日益提升的良好態勢。
位于青島高新區的中國移動(山東青島)數據中心。
供得出:資源池“數滿質高”
公共數據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是數據要素市場的重要基礎資源,推動公共數據開發開放對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將“激發供數動力”作為工作重點,明確了數據要素供給在數據要素治理、應用中的基礎性作用。將數據整合成為能夠有效優化配置的數據要素,有助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釋放公共數據在賦能實體經濟、城市治理中的要素作用,為構筑城市競爭新優勢提供堅實支撐。
早在1996年,青島就提出“四統一分”的管理體制和“集中統一、集約發展”的電子政務發展模式,形成了體量大、質量優的公共數據基礎,為以“公共數據運營”作為撬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杠桿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年來,青島逐步形成以“物理匯聚為主,邏輯匯聚為輔”的數據大集中模式,數據匯聚共享模式由原來的“網狀”向“星型”轉變。目前,已經升級為貫通省、市、區(市)的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匯聚484個部門、416個應用系統的數據,數據量超過2235億條。其中包括1.4萬個可共享數據集,公共數據開發利用資源池“數滿質高”。
從企業到產業,再到城市,以數據要素高質量供給帶來的數字化變革已融進千行百業發展的“大動脈”里,正在影響著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醫療領域,全市預計可形成包括3510家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健康檔案等高質量健康醫療數據51億條;在交通領域,全市已匯聚包括機場、地鐵、港口、公路等數據資源2160億條……
依托青島雄厚的產業基礎和科技創新實力,卡奧斯、“橡鏈云”等工業互聯網平臺積累了大量行業數據,在賦能產業發展中“大顯身手”。許龍 攝
此外,有賴于青島雄厚的產業基礎和科技創新實力,以工業產業、海洋科創等為基底的社會數據基礎優勢也在凸顯。比如,卡奧斯平臺匯聚工業數據26PB;“橡鏈云”平臺匯聚橡膠行業數據1.1萬億條,占行業總量的30%以上;智慧海洋大數據中心匯聚全球95億條高質量海洋數據,總量超過50PB,占全國的比重約為25%。
有數是基礎,有好數才是關鍵。數據在應用中產生,也要在應用中治理。目前,全市已經初步形成以“需求驅動、數據運營、機制保障”等3個縱向貫通的軸心服務,融合“匯、治、安、管、用”等5個橫向螺旋上升的基礎服務維度,最終實現具備數據要素化持續升級、數據服務迭代優化、數據資產動態更新的綜合能力的“351數據螺旋治理”模式,已治理重要數據21億余條,發現問題數據2300多萬條,形成人口庫、法人庫、電子證照庫、信用信息庫等38個主題337個模型,持續為25個部門提供了數據質量報告,總體數據質量明顯改善。
流得動:讓數據要素有序健康流通
數據只有有序流動起來,才能夠最大限度激活其價值。
近年來,青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通過建設全市公共數據運營平臺,以場景建設為牽引,對公共數據開展精準治理,創新形成“以公共數據運營撬動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模式,在“保安全”的框架下積極推動數據要素有序、健康流通。
2024年1月,青島華通集團將公共數據融合社會數據治理的數據資源企業信息核驗數據集列入無形資產,計入企業總資產,成為青島首個實現企業數據資源入表的實踐案例。
積極推進數據資產入表,能夠有效促進數據價值的發掘和釋放,促進數據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激勵企業對數據要素的治理,推動數據流通。
為此,青島率先打通數據資產合規、登記、評估等關鍵環節,幫助企業進行數據資產登記、評估和入表,深化數據資產增信、質押融資、作價入股等多層次應用,激發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源”動力。目前,全市71家企業啟動數據資源入表工作,其中16家企業完成首批數據資源入表,“數據企業”生態正在形成。
堅持市場導向、應用牽引,引導廣大市場主體豐富數據應用場景,是打通數據要素流通關鍵環節的“必答題”。
為打造資源配置新樞紐,全面培育市場生態,2017年,青島在省內率先成立了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成為全省唯一一家經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批復設立的權益類數據資產交易場所,并于2023年年底率先實現數據交易業務的“金融監管閉環”,有效確保了數據交易“資金安全、交易真實、標的可控”。截至目前,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入駐會員187家,圍繞影視、文旅、衛星遙感、工業等重點領域建設特色專區,上架數據產品、模型和算法382個,場內數據交易額累計近7701.12萬元。
2023年4月,在城陽區建成全省首個數據要素產業園,立足“要素鏈接、場景引領、產業賦能”職責定位,打造“六中心一基地”,構建數據要素產業發展閉環和開放生態。目前,數據要素產業園充分發揮翼方健數、算能科技、中科星圖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以商招商、以企招企,挖掘、培育、引進數據企業和服務機構92家,帶動全市400余家數據企業共同發展,形成集數據采集、數據加工、合規確權、登記評價、流通交易于一體的數據要素產業生態鏈條。
此外,聚焦精準對接供需,青島成功舉辦“2024數據要素供需對接會”“公共數據運營大會”“2023數據資產價值大會”等全國性會議活動,打造線下“青數營”、線上“青夜談”公共數據運營沙龍品牌,為有供給能力和數據需求的企業、合作伙伴、投資方等提供交流互通的平臺;發起成立包括38個省市地區和機構的“公共數據運營全國統一大市場聯盟”,組建首批20余家單位參與的海洋大數據合作發展平臺,啟動建設公共數據賦能大模型訓練基地,布局49個數據中心,打造“全市算力一張網”,實現智算、超算和通用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帶動多方主體共同參與數據要素開發利用。
用得好:培育數據高能級生態
全國首個海洋領域漁船執法大模型“船尋”和海洋領域專家知識庫大模型“海悟”,助力滸苔災害治理處置效率提升15%以上、漁船大風網格化精準調度能力提升20%,降低深遠海養殖風險5%、遠洋船舶航行能耗10%,大幅提升海上應急救援、海上溢油處置效率;
“后土云”大數據驅動傳統農業“耕種管收”全面智慧化轉型,助力每畝農田年均節水30%、節肥20%、降本約15%,在提升農田作物產量的同時,精準匹配市場需求,有效提高產品附加值,農戶年均增收達10%以上;
青島真情巴士集團推出充電精益化數據產品“青益充”。
青島真情巴士集團推出充電精益化數據產品“青益充”,平均每度電降低成本支出約0.07元,每年可為集團560余輛新能源公交車節約充電費用160余萬元;
……
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只有深度參與到市場化配置改革之中,融入產業發展需要,才能真正“活”起來,賦能千行百業。
以公共數據應用為抓手,青島積極推進部門間共享互通,數據開放的質量越來越高,應用價值不斷顯現。聚焦民生領域及城市運行領域的痛點和難點,青島積極開展“無證明城市”建設,特別是自2021年以來,每年推出12個政務服務“一件事”和12個城市運行“一個場景”,依托山東政務服務網(青島站)統一向社會提供服務。截至目前,推出96個政務服務和城市運行領域的標桿場景,通過流程再造累計減少辦理環節超150個、減少材料超200種(份),辦理效率平均提升60%。
以市場化配置改革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更加廣闊的應用場景是關鍵。
青島堅持深入挖掘應用場景:在金融領域,已為79家金融機構提供涉企公共數據服務,打造金融信貸產品,授信資金超過2500億元;在醫療領域,創新醫療核保產品,實現醫療數據變現,正在推進醫療數據用于藥物治療有效性分析,支持新藥研發、舊藥新用;在交通領域,利用交通運輸數據,推進貨車智能核保、車險快速理賠、二手車交易、汽車金融、精準營銷等應用場景;在康養領域,基于醫療、民政、殘聯、康復大學等單位的數據和場景需求,打造城市級一體化醫康養護運營模式……
此外,青島積極營造數據要素產、學、研、用全流程生態,以基礎設施完善助推數據要素高效利用。當前,全市正圍繞“數據流通利用建設試點”等國家試點任務,開展基于“隱私計算”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研究,打造一批示范性強、帶動性廣的典型數據應用場景,帶動相關領域人才培養及就業,賦能產業經濟發展。
乘“數”而上,向“新”而行。隨著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持續深化,青島,必將揚帆“數據藍海”,賦能新發展新未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