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這個數據,連續9年全國第一
中國農產品出口看山東,山東農產品出口看青島。
自2000年以來,山東省穩居全國農產品出口第一大省地位。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農產品累計出口1174.7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繼續穩居全國農產品出口首位。
在山東亮眼的數據其中,青島繼續扮演著“挑大梁”的角色——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市農產品出口347.0億元,同比增長7.9%,占全省出口總額的29.5%,占全國出口總額的6.7%。
目前,青島農產品出口遍及173個國家及地區,出口額連續9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青島能連續多年保持這一“領先身位”,秘訣何在?
01
不斷占領國際市場
出口,作為國家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的一種方式。
財經作家吳曉波總結了如今中國企業出海的幾個原因,其中包括:開拓海外市場、為大廠提供配套、降低勞動力成本以及歐美采購商的倒逼等等。他認為,這一輪出海的主要是中型企業或細分行業的冠軍企業,與過去有很大區別。
在青島,以膠州、平度、萊西三個省級農產品出口產業集聚區為核心,辣椒制品出口量占全國80%以上、泡菜出口占韓國市場的60%以上、花生出口約占全國的28%。
“世界辣椒看中國,中國辣椒看膠州。”這個說法在辣椒行業廣為流傳。當地辣椒加工企業抱團發展“做大”、依托調味料這個品類不斷深耕賽道“做強”。
海底撈、米村拌飯……作為當地辣椒產業集群中的頭雁企業,柏蘭集團合作有眾多頭部客戶。其敏銳發現國外市場的預制菜沒有國內市場覆蓋率大,但對調味料卻有著高需求,于是依托原材料優勢,開發了涵蓋辣椒復合調味料、火鍋底料、餐飲調味料、方便食品等十大系列200多個品種,遠銷20余個國家。
柏蘭集團生產、出口海外的調味料
與膠州辣椒一樣,平度市培育形成了全國領先的泡菜出口基地,泡菜出口占韓國市場的60%以上,預計今年將向韓國出口泡菜30萬噸。
今年,受今年8月至9月高溫酷暑和干旱的影響,韓國大白菜的收成大幅減少。
青島農一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介紹,9月份以來,訂單呈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韓國訂單占到了總訂單量的70%,出口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所上漲。時下,車間各條生產線全速運轉,每天可下線泡菜產品近百噸。
02
不斷加碼“產品力”
在直面國際市場的競爭平臺上,企業需要面對來自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對手,這些競爭者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擁有各自的技術、品牌和市場優勢,并且大家都在相同的市場規則下展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憑借質量、價格、創新等因素來爭取客戶的認可和市場的份額。
如何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青睞,這就需要不斷“加碼”產品力。
產品“漂洋過海”進入國際市場,不同于在本國客戶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知曉農業企業和產品,國際市場對產品的觀感,主要依賴認證以“背書”。
青島福生食品有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年出口農產品超10億元。在企業的展館中,CEO、HACCP等各種認證證書被整齊張貼在一面墻上,這是企業產品進入世界多國市場的“通行證”。公司負責人介紹,正是有了這些“硬通貨”,企業“行走”國際市場更加順利。
福生集團膠原蛋白車間
提升產品力,還要不斷適應甚至預判市場需求,通過科技手段研發新產品,瞄準細分賽道搶占市場份額,從而實現出口產品量質齊升。
比如,福生食品利用科研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其與青島大學等高校合作,瞄準企業出口產品鱈魚的“下腳料”,通過生物酶解技術,從魚皮、魚骨中研發成功膠原蛋白肽等產品并進行量產,產品純度高達97.5%,吸收效果好、活性強,廣泛進入日本市場。
凍干食品賽道“隱形冠軍”——尚好科技有限公司則是通過多年深耕國外市場,成功實現了不通過經銷商、與終端企業的直接“握手”合作。企業在今年夏天上線了小包裝生產線,生產出的小包裝的凍干草莓等產品直接為國外超市7-11、Costco等供貨,不再由經銷商賺“差價”,產品的利潤“翻了好幾番”,并且在當地市場的話語權得到極大提升。
尚好科技生產的凍干食品
03
探尋更深遠的未來
讓更多農產品走出去、產生更大價值,青島還有一個“比較優勢”,那便是上合示范區、自貿片區等開放平臺集聚產生的效能。
位于萊西市店埠鎮的青島魯林脫水蔬菜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天然食品配料業務,生產的調料廣泛供應肯德基、雀巢等國際品牌,每年對美國出口額達5000萬美元。
出口產品的同時,企業把投資目光瞄準了國外更廣闊的土地。
今年6月,企業與哈薩克斯坦簽署投資協議,“我們將加快在中亞國家從原材料種植、深加工到出口貿易的布局,第一期計劃投資500萬美元,建設面積10萬畝,打造種植基地、深加工工廠為一體的綜合項目。”
企業董事長李相東告訴記者,這個項目醞釀了多年時間,曾深感在國外“單打獨斗”的艱難。如今有了上合示范區等平臺,企業跟隨政府招商、對接,政府主動靠前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在青島,越來越多農業企業如魯林一般,正借著“一帶一路”倡議和上合示范區建設的東風揚帆出海,耕耘國際市場。“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中,不少都是以農業為主導產業,我們有廣泛的合作前景,上合示范區這個平臺把我們的產品推向了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李相東說。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占全市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0.5%,同比增長11.3%。
今年7月,上合國際綠色農產品博覽交易中心一期正式投入運營。“隨著中心功能的完善,我們將陸續將蔬菜、飼料、水果、水產品等上合組織國家需求量高的農產品交易到上合組織國家,搭建起鏈接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合作和商品流通平臺。”上合農品博覽交易中心總經理李百恩說。
(記者 張晉 編輯 趙笛 攝影 張晉 制作 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