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這些誤區,你知道嗎?青島市疾控中心答疑解惑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2日訊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控制難度大,容易在學?;蛲杏讬C構等易感人群密集單位出現暴發。盡管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已被大眾熟知,但仍有一些認知的誤區,22日,青島市疾控中心為市民答疑解惑。
誤區一
得過一次手足口病終身免疫
真相: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薩奇病毒A組4~7、9、10、16型和B組1~3、5型,??刹《镜牟糠盅逍秃湍c道病毒71型(EV71)。但腸道病毒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力,因此得過一次仍有再次感染的風險。
誤區二
預防手足口病用酒精消毒
真相:腸道病毒對紫外線和干燥敏感,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鐘可以滅活病毒。但75%酒精不能將其滅活,因此預防手足口病,不能用酒精消毒。
誤區三
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對預防沒有效果
真相:目前手足口病疫苗是針對EV71型,適用于6月齡~5歲兒童,可有效預防該型別引起的重癥或死亡,對其他型別沒有交叉保護作用,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后并不能預防其他腸道病毒感染。因此,接種疫苗后仍有可能會感染其他腸道病毒,但會降低發生重癥或死亡的風險,鼓勵適齡兒童盡早接種。
誤區四
只有孩子會得手足口病
真相:很多人認為手足口病是孩子的"專屬",只有孩子才會感染手足口病,但其實大人同樣會被感染。只不過由于成人免疫系統比較完善,抵抗力比兒童強,部分成人感染后可能沒有任何癥狀,成為隱性感染者,但卻會成為感染孩子的重要傳染源。
誤區五
只通過密切接觸的方式傳播
真相:密切接觸是手足口病重要的傳播方式,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通過口攝入引起感染。但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也存在病毒,因此手足口病可通過飛沫傳播。
誤區六
手足口病患者一定會發熱
真相:注意不是所有手足口病患者都有發熱表現,部分患者無發熱,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但若患者持續高熱,體溫大于39℃,常規退熱效果不佳時,需警惕重癥手足口病的情況。
誤區七
患者手足臀部位一定會有皮疹
真相:手足口病皮疹表現為手、足、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泡內液體較少。部分患者手臂、膝部甚至全身均可出現丘疹、丘皰疹。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僅表現為口腔或手、足、臀某一或某些部位出現皮疹。
誤區八
皮疹越多說明病情越嚴重
真相:手足口病的嚴重程度主要看是否發生腦膜炎、腦炎、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并發癥,部分皮疹少的孩子也可能發生嚴重的并發癥。所以,手足口病的嚴重程度與皮疹的關系不大。
市疾控專家信雪苓介紹,預防手足口病,家長們請牢記15字口訣:勤洗手、常通風、曬太陽、喝開水、吃熟食,預防疾病守護孩子健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