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多地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防范應對措施務必落實落細到末梢
根據未來24小時降雨預報及前期實際降雨量分析,濟南南部、泰安大部、濟寧東部、棗莊大部、濱州局部、淄博南部、臨沂北部、濰坊西南部、日照局部、青島北部及煙臺北部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黃色預警)。山東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7月5日下午發布《關于做好近期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堅決克服僥幸麻痹思想,立足于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嚴實梳理各自領域風險,嚴格落實屬地和行業安全管理責任,細化實化雷雨大風天氣等強對流天氣災害風險防范應對工作措施,切實把目標任務落實到崗到人,將各項防范應對措施落細落實到終端末梢,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據介紹,當前我省已經進入主汛期,據預測,7-8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3成,可能有臺風北上影響我省及臨近海域,黃河中下游、漳衛河、沂沭河、大汶河均可能發生較大或超警洪水。水利、應急、住建、自然資源、氣象、黃河河務等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信息共享,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和雨水情發展態勢,持續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強化動態會商研判,努力提高預報時效性和精準度,延長預見期,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必要時及時啟動應急響應。要特別關注局地短時強降雨、強對流,隨時調度降雨強度大的區域,及時指導采取應對措施。要進一步強化落實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和跟蹤反饋機制,堅決做到有預警、有叫應、有行動、有核實,形成工作閉環。多渠道向社會公眾發布預警信息和災害風險提示,及時提醒社會公眾和重點區域、重要部位、重點人群,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和戶外活動。加強旅游景區、偏遠山區等重點地區以及農村留守老人、兒童等特殊群體的風險提示,堅決組織避災避險,要做到風險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要持續開展風險隱患排查。重點關注小水庫、中小河流、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旅游景區、廠礦等重要部位,從嚴從細開展拉網式排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加強?;返V山、建筑施工、文化旅游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防范化解災害風險隱患。針對易受雷雨大風影響的戶外燒烤、簡易廠房、廣告牌、棚架、圍板等臨時搭建物、路邊樹木、室外物品、高空設備、供電線路等,開展全面風險隱患排查,及時采取防風加固措施,防止出現墜落、倒塌、折斷、觸電等安全事故。要緊盯在建工程、老舊社區設施等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持續開展隱患排查,及時落實治理和防控措施,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確保防范應對措施落實到末端。要強化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特別是對水庫溢洪道、跨河橋梁、中小河流、在建工程城市易澇點、地下空間、工礦廠區、尾礦庫、塘壩、旅游景區等重要部位,加大檢查力度,全力消除隱患。固緊戶外臨時搭建物和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大風雷電天氣停止戶外高空作業,停用塔吊、升降機等機械設備,危險地帶人員立即轉移避險。
要盯緊盯牢重點部位和重點區域防范,科學精準實施水庫群聯合調度,加強水庫安全巡查值守望,嚴禁違規超汛限水位運行,針對水庫、河堤等險工險段要提前預置隊伍、物料和設備,確保一旦出現險情能夠迅速有力處置。要持續開展旅游景區、學校、工廠、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拉網式排查,進一步落實安全措施,做好廠房、工棚和臨時建筑物、室外宣傳牌、路邊樹木等隱患排查和防風加固工作,防止雷雨大風天氣下出現墜落、倒塌、折斷、觸電等安全事故,及時停止相關露天活動和高空等戶外危險作業。高度重視在建工程施工安全,全面加強施工現場管理,確保不發生安全事故。各類礦山、危險化學品企業等要嚴格落實防水防風防雷措施。強化海上安全防控,沿海各地和應急、交通、農業農村、海事等部門,要扛牢責任,落實各項防范措施,確保海上安全。
要密切關注險情災情發展,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有力有序開展應急搶險救援,最大限度減少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強化預警“叫應”與應急響應聯動,對于災害預警區域范圍內的受威脅群眾,要堅決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應轉快轉。要根據災情發展變化,及時調撥救災款物,針對性開展救災救助工作,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安全溫暖住所、有病得到及時醫治。對轉移避險和集中安置人員,要認真落實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措施,防止意外發生。在安排避險轉移群眾返回原址居住前,要進行安全評估,落實監測預警等防范措施。
要加強24小時領導在崗帶班和應急值守,進一步做好災害應急預案、救援隊伍、技術支撐隊伍、救援裝備、救災物資等各項準備,提前在重點時段和重點區域預置布防救援力量、物資和裝備等,確保一旦出險能夠第一時間處置。嚴格執行災害事故信息報送制度,及時上報災情和防范應對工作情況。重要情況及時報告,嚴禁遲報、漏報、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