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前置”,安全“加碼”!青島公安機關常態開展“問需、問策、問難”活動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福祉,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6月18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優化營商環境在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介紹全市公安機關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工作有關情況。
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全面深化平安青島、法治青島建設,持續推進公安“放管服”改革,服務民生更加高效,城市治理精準推進,法治環境持續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到哪里,公安機關就服務保障到哪里”,市公安局主動融入發展大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吸引人才人口集聚,中心城區“零門檻”落戶。在市民中心、自貿區、上合示范區建成啟用移民事務服務中心,辦理外籍人才永居證件數量同比提升1.3倍;往來港澳“個人旅游簽注”、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等7項新政落地實施,服務保障3.1萬人次,助力提升城市活力。牽頭實體化運行交通擁堵治理專班,“一點一策”系統推進堵點治理,持續整治“飆車炸街”、亂停車、外賣快遞車輛闖紅燈等交通亂象。同時,全面推行項目警官負責制,打造16個服務團隊,前置567處駐企警務室、流動人口服務站,“上門辦”公安業務8萬余人次;常態開展“問需、問策、問難”活動,健全涉企警情快速響應機制,走訪企業9700余家(次),協調解決問題1200余件。
圍繞企業發展和群眾急難愁盼,公安機關持續深化便民利企改革。市級103項、區(市)級97項、鎮(街)級117項公安政務服務實現“一窗通辦”,86項公安服務通過“愛山東”APP實現“一網通辦”,戶口遷移、機動車轉籍登記等25項公安業務實現“跨域通辦”;打造547個基層交管服務網點,群眾“就近辦”車駕管業務226萬筆。在上合示范區前置“綜合保障服務中心”,35項高頻業務“不出園區,一站解決”;深化涉企服務“一件事”改革,企業開辦、變更、注銷“一事全辦”,機動車解抵押、大型活動安全許可“全程網辦”;貨車電子通行碼網上“即申即辦”,放寬中型廂式貨車通行限制,123家機動車檢測機構推行“一站式”服務,積極探索旅館業“一業一證”改革,保障服務行業規范有序發展。
守護人民安寧,提升城市安全品質,市公安局實施主動警務、預防警務,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深化禁毒人民戰爭,依法嚴打涉槍涉爆、黃賭毒、食藥環等突出違法犯罪,高標準建設市、區(市)兩級偵查中心,破獲刑事案件同比提高64.7%,電詐犯罪破案數、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同比提高63.6%、37.4%。建立涉眾型經濟犯罪一體化防控機制,聯合設立100家“陽光工作站”,開展“金盾助企、知產護航”專項行動,與13家知名企業簽訂警企聯合知產刑事保護協議,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推進派出所工作標準化建設,優化整合派出所28個,布建警務室671個,推動派出所與社區治理、社區警務與網格化管理融合聯動,提升派出所“主防”質效。
此外,深化法治公安建設源頭治理攻堅,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到實處。去年7月份,上線運行“民意110”,開通“968110”專線,對戶政、出入境、車駕管服務窗口和110、122接處警5大類業務數據全量監測分析,回訪督辦整改,辦結群眾訴求1.7萬件,“12345”群眾訴求滿意率、解決率持續提升。嚴密執法監督管理,建成13個一體化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深化“破現案、清積案”源頭治理攻堅,新發刑事案件、行政案件辦結率“雙上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