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高質量發展 青島西海岸穩居國家級新區“三強”
中國青年網訊 經濟實力穩居國家級新區前三強、連續5年獲評“山東省高質量發展先進區”、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500家……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10年來,堅持陸海統籌、創新驅動,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努力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國家賦予的戰略使命任務,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綜合實力穩居國家級新區“三強”
10年間,青島西海岸新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其地區生產總值接連跨越三千、四千、五千億元臺階,經濟實力超越省內10個地市,穩居國家級新區前三強。
與此同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該區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了59.0%、47.4%、178.9%,三次產業占GDP比重由2.6:48.8:48.6優化到1.9:34.0:64.1,第三產業成為支撐西海岸新區經濟的第一大產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413.5億元增長到1429億元,增長245.6%;進出口貿易總額由1294.5億元增長到3604億元,增長178.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07萬元增長到5.91萬元,增長92.6%;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72.1%提升到83.5%,西海岸新區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蔚然成勢
10年間,青島西海岸高端化工新材料、智能家電、船舶海工、汽車、智能制造裝備及精密儀器儀表產業鏈等五大優勢產業產值突破3600億元,先進高分子材料等7個產業入選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
其中,京東方、富士康高端封測等一批優質項目陸續投產,“芯屏”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填補了青島、山東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方面的空白。
而伴隨華大醫療健康,輕型渦輪動力、蔚藍空間飛行器、寰宇航天裝備等一批高技術項目落地,西海岸新區空天信息、基因技術等未來產業重點企業數量在青島市占比高達43%。目前,該區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500家,建成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綠色低碳新材料、氫能等4個市級新興產業專業園區,2023年“四新”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2.6%。
科技創新活力迸發,產業發展能級躍升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征。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系列政策和制度保障讓當地的科技創新活力迸發,產業發展能級不斷躍升。
其中,“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成為“十四五”期間全國首個開工的大科學裝置。10年間,空天動力、海洋生態系統、深海數字孿生等重大科技項目在西海岸新區加速布局,深層油氣、海洋食品加工與安全控制等8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國字號創新平臺從22家增長至88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從5.2件增長至85件;技術合同交易額由8.76億元增長到194.4億元。
人才是科技創新最根本的智力支撐。西海岸新區積極創新校城融合發展機制,10年間,引進中科院大學海洋學院等10所高校落地、駐區高校達21所,在校生從12.7萬人增長到21.2萬人,人才總量從34萬人增長至84萬人。2023年,該區獲評山東省首批科技創新強區。
向海圖強成效顯著,海洋產業發展壯大
海洋有“藍色糧倉”之稱。10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向海圖強,高效壯大海洋產業。
據統計,10年間,該區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9%,2023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974.5億元,占GDP比重39.5%,占青島市海洋生產總值比重超40%。
其中,船舶海工、海洋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獲強勢推進。如海洋石油工程獲批山東省現代海洋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養殖工船、世界最大的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世界最大噸位“海上石油工廠”等大國重器從西海岸走向世界。
與此同時,該區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16處,建成總面積553.6平方公里的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驗證了國內三文魚全周期養殖可行性;建成全球最大的海洋基因庫、最大的海藻酸鹽生產基地,國內首個免疫抗腫瘤海洋藥物BG136進入臨床試驗。目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整體搬遷至西海岸新區。
數字經濟智變融合,產業升級厚積薄發
10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通過數字經濟智變融合,不斷賦能產業升級。
目前,該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收入達775億元,獲評中國新型智慧城市五十強區和山東省數字經濟“晨星工廠”試點區。據統計,市級以上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已累計獲認定230個,其中卡奧斯賦能的海爾中央空調和冰箱互聯工廠入選全球“燈塔工廠”,中加特入選“全國十大5G全鏈接工廠試點示范”,開放工業賦能場景近千個。
大數據方面,該區累計建成5G基站10899處,全國首個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啟用。山東省首家經金融監督部門批準的大數據交易中心開啟運營、山東省首個超大型A級標準數據中心啟用、中國電信云計算基地獲評4A級省級新型數據中心、唐島灣數字人民幣一條街,打造數字人民幣試點特色場景……不斷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
營商環境持續躍升,產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經濟實力、經濟活力的持續提升背后,是青島西海岸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
據悉,該區連續5年發起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清單化提出1200多項攻堅任務,形成了“模擬審批”“法律超市”等326項可復制推廣的創新舉措,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獲優秀等次。
產業發展方面,該區出臺穩工業8條、大學生留區就業創業15條、促進個轉企21條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政策拓展至33項、兌現資金1.2億元。推進政務服務“全省通辦”“跨省通辦”,“云牽手”聯盟成員覆蓋25個省區超500家政務服務單位,獲批國家政務數據直達基層建設試點。
此外,該區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通過驗收,開通了山東省首個區縣級的國家商標窗口,獲批山東級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在山東省首推行業信用評價最高等級企業免投標擔保,為3431家次企業釋放流動資金11.3億元。市場主體從10萬戶增長到44.5萬戶、平均每天增加近百戶,上市企業從8家增長至19家、占青島市總量的41%……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我們將加快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引領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在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再加力再升級,不斷展現新擔當新作為?!鼻鄭u西海岸新區發改局黨組書記唐曉城表示。(曲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