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提升城市“軟實力”,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提升城市“軟實力”,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的重要講話激勵青島文旅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多措并舉提升文化建設整體水平
5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山東要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作為。“青島文旅部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多措并舉提升文化建設整體水平,深入實施文化數字化行動,全方位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標桿,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文化賦能旅游發展文章,著力打造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典范城市。”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峰表示。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世界電影之都,青島底蘊深厚、資源富集、人文薈萃,文化強市和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建設不斷掀開新篇章,青島文旅正以獨特的斑斕多姿,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增添嶄新色彩。
推動文化“兩創”深植時代
青島文脈綿長,文化厚重,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猶如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源頭活水,讓發展動能更強勁,發展活力更充沛。
文脈弦歌不輟,文明生生不息。下一步,青島將全方位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標桿,加快推進“先考古、后出讓”制度改革,深入實施“探源青島”工程,推動瑯琊臺遺址考古發掘,建好嶗山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片區,統籌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和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深沉持久的力量。
“千載人文嶗山,萬般山海風情。”時下的嶗山,夏意漸濃,蔥蘢的蓊郁擎開山海的靈動,正是登高望遠、暢敘抒懷的好時候。吸引海內外游客來到這里的,不僅是“海上名山第一”的自然風韻,更是“文化嶗山,魅力山海”的厚重文化底蘊。嶗山區委副書記、嶗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常務副局長王春介紹,近年來,嶗山風景名勝區堅持把文化傳承創新作為肩負的歷史使命和發展的根本動力,聚焦高水平建設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片區,聚力實施文化“六個一”工程,持續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活力。下一步,嶗山風景名勝區將實施非遺文化傳承工程,打造太清非遺展示中心,持續開展“非遺進景區”“非遺文化市集”系列活動。實施“文旅+”工程,推動文旅與科技、演藝、教育、體育等跨界融合,打造融文化展示、科技體驗于一體的嶗山文化展示中心,舉辦系列山海音樂節,建設太清科普館,策劃舉辦山地越野賽、棋藝大賽等活動,以豐富文旅產品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能級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孕育著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經濟發展增動能增效益、為旅游休閑增內涵增魅力、為城鄉社會增正氣增活力的巨大潛力。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如何把握新的時代機遇馭風而行,青島一直在著力作出新的實踐探索。
城市因文化更美好,產業因文化更出彩。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推進重大項目招引建設,是青島文旅今年重點發力的方向。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文化賦能旅游發展文章,充分發揮歷史城區、工業遺產、傳統村落等資源優勢,青島將著力促進旅游與文化、農業、工業等領域深度融合,培育有煙火氣的旅游休閑街區、歷史文化街區、啤酒餐飲街區,推出更多大型旅游演藝項目,突出特色創新供給,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與此同時,青島正深入實施文化數字化行動,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培育一批數字創意、數字娛樂、數字藝術展示、線上演播等業態項目,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產業發展培育強勁動能。
膠州灣北岸,作為青島最年輕的主城區,城陽區積極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打造藝術之城為目標,不斷豐富新業態、新場景,推出新內容、新體驗。其中,文化元素的注入所吸引的“流量”不斷創造消費“增量”,數次成為現象級話題。據城陽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凌云介紹,城陽區將把關停后的流亭機場轉型升級為國際化文化旅游集聚區,以“未來音場”Livehouse為載體,實現“千人拉歌、萬人共唱”,塑造更濃郁的青年氛圍。同時,將航站樓內部改造為微短劇拍攝基地,不斷解鎖新業態。沿白沙河兩岸,還將規劃“北岸十里”藝術水岸項目,涵蓋數字體驗館、美術館等20處藝文空間,打造集數字藝術、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新型文旅綜合體。
實現文化惠民人人精彩共享
人人享有文化滋養,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內涵。
“博物館之城”建設,已然成為青島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截至目前,全市博物館數量達143家,國家一級博物館6家,位居全省第一,全國同類城市前列。下一步,青島文旅部門將加快推進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建設,深入實施中小博物館三年提升行動,聚力打造海洋文化、歷史建筑、鄉村記憶、工業遺產四大集群,讓傳統文化煥發光彩,讓文化惠民精彩共享。
“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活和品質,既是城市的‘軟實力’,也是發展的‘吸附力’。”作為一線的文化館人,青島市文化館館長、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陸玲感觸頗深。今年以來,市文化館以“公園+”為平臺,嵌入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小戲等各種群眾喜愛的藝術形式并延伸至全市各公園,“公園+”成為青島城市建設中一抹彩虹;探索公共文化“延時服務”,深化“市民美育行動”,市文化館現推出“藝術夜校”點亮青島文化夜空,滿足了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
文化之盛,總是令人心生向往。近年來,青島市高度重視發揮以文化人引領作用,始終將繁榮精品文藝創作、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擺在突出位置,推動文藝作品量質齊升,讓城市文化更具影響力。今年,青島還將持續優化公共文化空間布局,推動市圖書館新館、市美術館新館、市博物館擴建等工程。推進城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推動庭院演藝場景升級和內容創新,高標準打造一批城市書房,全年舉辦群眾文化活動不少于5萬場次,文藝演出不少于400場。(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曉婷 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