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儲備嚴重不足?央視辟謠:二十年來從未用過 市值已達3萬億
網絡上提到的“儲備養老金”,其實是指我國在2000年設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這筆錢二十多年來從未動用過,目前市值已達3萬億左右。
5月25日,“專家辟謠養老金儲備嚴重不足”話題沖上熱搜。
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以來,網絡上出現我國“養老金儲備不足”等謠言。
消息的最初來源是一家財經媒體發布的短視頻,視頻標題忽略了戰略儲備的實際內容,用了“我國養老金儲備嚴重不足”,在隨后的傳播中,許多自媒體不斷放大這個具有引導性的標題,同時拼接很多當前老齡化形勢、養老難度大、勞動力不足等等信息,來試圖將“養老金儲備嚴重不足”合理化。
專家介紹,在我們國家的養老金制度中,個人繳納的部分計入個人賬戶,由所在單位繳納的部分,不是儲備制度,而是現收現付制、當年收的當年就發放。除2020年外,過去十年來,基本養老金每年都有結余。
網絡上提到的“儲備養老金”,其實是指我國在2000年設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這筆錢二十多年來從未動用過,目前市值已達3萬億左右。
除此之外,還有說現在宣傳個人養老金制度,其實就是國家發不出養老金,變著法收錢。事實上個人養老金的歸屬完全是個人,國家不會進行任何分配和使用。
清博智能大模型數據分析專家郎清平:大數據其實早已實現了能夠分析出大量的網民群體,他們的情緒價值,制作有可能引導他們的情緒的關鍵詞和文章,甚至是圖片視頻的內容,它的傳播就把誤讀進行了放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人口現象,國家鼓勵建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在人退休之后,他的退休收入來源能夠多樣性,三個來源比一個來源要多,穩定性要好。
專家表示養老金的政策會不斷根據當前的人口、經濟形勢進行動態調整,不能依據單一維度計算、制造焦慮。
養老金關系著人們退休后的生活質量,是每個人都關心的話題。正因為是社會熱點,會出現各種真假難辨甚至是煽動性的言論。在龐雜的網絡信息中,不要輕信誤讀,引起更大的傳播和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