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6市一季度GDP觀察,透露哪些信息?
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大省山東GDP達21652億元,穩居全國第三,同比增長6.0%,開局良好。截至5月22日,山東16地市均已發布一季度“經濟報”,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濟青煙“三核”引領
一季度數據顯示,濟南、青島、煙臺GDP總量穩居第一梯隊,且增量均超百億元。作為山東3座萬億之城,濟青煙承擔著全省GDP增長的重任,一季度博得頭彩。
具體來看,濟南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為2848.5億元,同比增長5.3%,總量位于全省第二,位列26座萬億城市第20位。
今年以來,濟南市以“項目深化年”為總牽引,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強省會建設輸送源源不斷的經濟發展新動能。
濟南CBD。圖片來源:舜網
而率先挺進“萬億俱樂部”的青島,一季度,生產總值達3743.54億元,同比增長5.9%。總量位列26座萬億城市第13位,GDP增量居全省第一。
其中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有效拉動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季度,青島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消費需求回溫,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在指標實現“量的合理增長”的同時,更體現出了“質的有效提升”。
青島美麗的海灣。圖片來源:中新網 青島市委宣傳部供圖
新晉“萬億城市”煙臺,一季度生產總值為2377.86億元,同比增長6.1%,實現量速齊增。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山東下一個沖擊“萬億之城”的種子選手,濰坊一季度生產總值為1714.17億元,同比增長6.4%,高于全省均速,增量也超百億元,朝著“萬億之城”目標挺進。
“腰部”城市表現不俗
從整體來看,濟南、青島等城市增速平穩,更趨向于貢獻基本盤,而臨沂、淄博、菏澤等“腰部”城市正在發揮強勢帶動作用。
臨沂以1397億元的GDP總量位列山東第五,經濟增長穩健。
隨著一批高科技企業落地臨沂,該市工業整體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有效提升。此外,得益于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網絡,臨沂物流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物流中心。
臨沂風景。圖片來源:齊魯網
作為另一“腰部”城市,菏澤近幾年發展勢頭強勁。今年一季度,又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9項經濟指標增速居山東前五位,其中6.9%的GDP增速,排名山東第三。
菏澤與淄博差距已從去年同期的65億元左右,大幅縮小至不到5億元。如果保持這樣的增長勢頭,今年年底,菏澤在山東經濟位次排名有望更進一步。
菏澤城市景觀。圖片來源:菏澤日報
對于“腰部”城市而言,隨著經濟體量的不斷增長,發展的質效逐漸變得比增速更為重要。以淄博為例,該市正在從傳統的優勢產業向高技術、新興服務領域邁進。
今年一季度,淄博全市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3%,較1-2月份提高9.3個百分點。不僅工業領域表現出色,淄博的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和“四新”服務業也呈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分別實現了24.1%和17.8%的營業收入增長。這些數據顯示出淄博正在從傳統的優勢產業向高技術、新興服務領域邁進。
東營、棗莊活力澎湃
東營、棗莊一季度GDP分別同比增長7.1%和7%,位居山東第一、第二位,較為搶眼。兩市靠什么實現了強勢增長?
于東營而言,工業的強勁增長功不可沒。該市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分別高于全國、全省4.1個、1.2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石油加工業等行業增長迅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近三年產值年均增長15.9%,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
棗莊風景圖。圖片來源:央廣網
與東營同為資源型城市的棗莊也正在加速轉型。2023年以來,棗莊謀劃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力爭三年時間實現“6+3”產業,特別是工業總量、企業數量、投資規模、園區質效“四個倍增”。今年一季度,棗莊257個實施類省市重點項目開工率達到88.3%,為全年發展贏得了主動。
一季度成績已定,得失與否都向前看齊,“開門紅”之后,賽程仍舊漫長,接下來誰將表現出彩?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