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調研部署!青島以“高能級平臺”奠基創新策源高地
科技創新,平臺為基。作為科技創新的主要陣地,科創平臺是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集聚創新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營造創新生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意義。
5月21日,市委書記曾贊榮圍繞科創平臺建設開展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加快構建高能級科創平臺體系,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動力。
科創平臺是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的重要載體,也是面向產業創新需求、促進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協同的重要組織。推動科創平臺發展,不僅是順應科技發展潮流、提高創新引領“實效”、帶動產業升級的現實需要,更是提升城市創新能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工程。
立足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發展,青島不斷優化科創平臺布局,截至去年底建設了347家各級重點實驗室、1000余家各級技術創新中心和百余家各級新型研發機構。通過做優做強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資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領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城市科技實力顯著提升。
01
延長城市發展“長板”
一個城市的科技創新平臺必然帶有它科創特色的烙印。此次調研便圍繞海洋備、深空探測、儀器儀表、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領域走訪了多個科創平臺。
這些科創平臺是各自領域里的“領頭羊”,對各自產業賽道的發展有“一馬當先”的引領力。
山東省海洋監測儀器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
例如,山東省海洋監測儀器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在海洋資料浮標、海洋自動化觀測臺站、海洋水文氣象觀測設備等方面深耕,搭建起了我國海洋儀器裝備研發、測試、生產和應用的綜合平臺;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出30余款型號離子色譜儀設備以及百余款耗材產品,可應用于127個領域,國內品牌市場占有率第一,還出口至全球77個國家和地區。
持續引領的實力來自不斷突破的技術。錨定產業重大需求,這些平臺“集中力量辦大事”,不斷突破關鍵技術,走向世界前沿。
“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規劃建成總體技術水平和研究支撐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試驗裝置,使我國的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科學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青島中科國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則開展分布式能源發電、油氣管線壓縮驅動、海上油氣平臺發電和艦船驅動用30MW級燃氣輪機的設計研發、整機裝配、試驗試車、整機銷售、運維及技術服務。
以顛覆性技術催生新賽道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特點。這些平臺以新技術為支撐,推動未來產業在青島“照進現實”。
圍繞空天技術這一未來產業,山東省深空自主著陸技術重點實驗室圍繞深空著陸總體技術與仿真驗證、信息處理與自主導航、精確制導與智能控制等方向開展交叉研究,帶動深空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和空天信息等產業發展;無獨有偶,青島空天動力結構安全研究所正開展空天動力服役結構安全領域基礎技術研究,助力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自主研制與創新發展。
還有帶有綠色低碳發展特點的化學品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面向能源化工產業安全發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等需求,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創新工作。
整體來看,科創平臺肩負著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任,在核心技術突破、產業發展引領等方面有“硬核實力”,與青島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提速、未來產業落地的發展需求也十分契合,不僅代表著城市科技創新的底氣,也引領著產業創新的未來。
02
激發“第一動力”的“催化劑”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集聚知識、信息、技術、人才、政策、資金等創新要素為一體的科創平臺就是激發這個第一動力的“催化劑”。
整體來看,科創平臺主要包括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和新型研發機構等載體。高能級科創平臺既是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創新成果產出的集中營,也是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轉換器”。
建設科創平臺有利于加強基礎研究,攻關核心技術。依托科創平臺的建設,我國基礎研究的投入在2022年突破2000億元。全球領先的科創平臺推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深入發展,我國在載人航天、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等核心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持續提高,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
建設科創平臺有利于促進產業升級。當前,先進制造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高新技術領域正發生深刻變革。科創平臺可以將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的研發能力形成合力,立足產業鏈條整合資源,增強科技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青島強化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圍繞海洋科技、新能源、軌道交通等領域打造了一批高能級科創平臺。
“仲華”熱物理實驗裝置展廳。
截至去年底,青島累計建設12家全國重點實驗室、56家省重點實驗室和279家市重點實驗室,“國家—省—市”重點實驗室體系逐步完善;建設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33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156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備案68家省級和80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以應用型科創平臺強化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在科創平臺的支撐下,青島聚焦重大戰略和產業需求,加速形成了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科技成果:海信突破高像素密度8K光學引擎照明與成像關鍵核心技術,推出了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電視產品;山東能源研究院在全球首次實現鐵系梳枝丁戊橡膠材料規模化生產,攻克了高性能輪胎制造技術瓶頸;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突破顛覆性技術,使波浪能資源的規模化開發利用實現產業化意義上的突破……
不斷拓展科研“邊界”,青島讓各類創新要素在科創平臺上高效流動、深度融通,塑造了強大的創新策源能力,為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增添了核心支撐力。
03
科創平臺邁向“高能級”
當前,科技創新集聚化、融合化、協同化發展趨勢愈發顯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愈發呼喚科創平臺的支撐力。近年來,多地加強政策引導,加碼資金支持,推動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向“高能級”邁進。
浙江出臺政策,明確5年內省級財政投入不低于5億元;江蘇制定方案,加快構建以實驗室為引領、技術創新中心為骨干、重大科研設施為支撐的創新平臺體系……
面向未來,青島還要加快完善支持科創平臺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以高能級科創平臺引領高水平創新發展;要完善平臺協同聯動機制,加強實驗室體系、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推動各類創新資源共享協作;要完善成果跟蹤對接機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更多成果順暢轉化落地;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政策支持保障機制,吸引集聚更多人才,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化學品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
在年初的2024年全市科技工作會議上,市科技局也明確,今年要開展重大創新平臺賦能行動,讓各創新平臺聚集資源和能量,激發創新“裂變”。
要加強“向上對接”,完善保障措施,打造支撐有力、前沿領先、根基深厚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標準打造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探索多元化投入方式,組建新能源科創投資基金,支持更多能源領域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要構建基礎科研體系。積極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爭創2家以上全國重點實驗室;爭取重組省重點實驗室30家以上,推動市重點實驗室總數達300家以上。
要打造產業創新平臺,支撐產業轉型發展。發揮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引領作用,打造軌道交通產業創新高地;出臺技術創新中心管理辦法,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供給。
要建強研發機構隊伍。爭取市級新型研發機構達90家以上、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達70家以上;對于四川大學青島研究院、青島航空技術研究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青島計算技術研究院等引進研發機構,驗收評估時突出結果導向,注重轉化實效。
科創平臺不僅是原始創新的“策源地”,也是帶動產業發展的“強引擎”。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級,青島聚力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找到了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金鑰匙”。
(作者 耿耿 攝影 薛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