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長海底公路隧道主線隧道管片正式投產
9月21日,隨著青島國信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翔下達澆筑令,中鐵十四局房橋公司膠東分公司超大直徑盾構管片綠色智能生產線首環主線隧道管片開始灌注生產,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主線隧道盾構掘進的號角正式吹響。
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是世界海底隧道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長度最長、隧道領域施工復雜程度最高的超級工程,全長17.48公里,中鐵十四局建設者承攬了TJ-05標段主線隧道管片1559環,服務隧道管片2034環的生產任務。
為助力打造新時代精品工程,十四局房橋公司膠東分公司緊緊圍繞“建設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標桿工程,引領世界超長海底隧道未來。”建設目標,精準調研選址、精心策劃籌備,高標準選擇技術力量、高規格配置智能裝備,以國內一流的智能化管片生產線,應用第五代智慧管控生產工法,實現管片從生產到使用全過程的智慧管理,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傾力為建設青島二隧精品工程注入房橋力量。
管片品質直接關系著隧道的成型質量和工程壽命,配套管片有著埋深最深、承受水壓最高、混凝土抗滲等級最高、配合比設計最為復雜等多種復雜性能,為攻破這一世界級難題,建設者們結合膠州灣水下地質構造和巖土體特征,從優化混凝土布料工藝、外加劑組分、鋼纖維投料順序及速度、排除鋼纖維水溶膠對拌和物性能的影響,有效提高了管片在深海隧道的承壓力,全面保障了盾構隧道的穩固性。
管片廠因地適宜施優化配置改進了智能化大盾構管片生產線,實現模具在生產線上循環運轉、智能重載AGV搬運車自動避險、管片全自動養護聯動聯控、分層振搗等,減少了人為誤差。與傳統生產模式相比,整個生產工序銜接緊密,更加精準流暢,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達到了數據自動化采集、工藝標準化管理、安全實時監測、檢驗可視化、發運訂單化等。管片生產車間配置1條5.0版超大直徑盾構管片綠色智能生產線,配備4套管片模具(主線隧道2套、服務隧道2套),設計單日產能8環。
據悉,青島第二海底隧道工程是山東省重大建設項目,也是青島“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5515+N”工程的第一個“1”工程和城市規劃快速路網體系的戰略支撐性項目。建成之后,青島將突破城市空間增長的邊界,進入“雙隧時代”,對構建“青黃同城”,促進膠州灣東西兩岸協同發展,提升膠東半島城市群整體競爭力具有深遠意義。
大眾網記者 蔣甜 通訊員 韓紅蓮 青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