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視點】覆蓋率已超六成 集團化辦學能否緩解對教育資源的焦慮?
【青島新聞網原創】
(記者 韓彤彤)
近日,青島市教育局發布半年工作總結。總結中提到,截至今年上半年,青島中小學教育集團達到165個,覆蓋率達到66%。
回顧青島教育近年來的發展趨勢,“集團化辦學”是一個繞不開的熱點話題。2019年,為了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增量發展,青島開始全力推動集團化辦學進程,通過強校帶弱校的方式,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每當談及教育,家長們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對教育資源的焦慮。如何讓孩子進入好的學校?家門口的學校值不值得選擇?當集團化辦學來到奮力奔跑的第四個年頭,這些問題能否找到一個答案出口?
覆蓋率超六成 集團化辦學跑出加速度
集團化辦學是一種名校和若干所學校組成的學校共同體。2019年,“集團化辦學”開始在青島教育中嶄露頭角,青島二中、青島五十八中、青島實驗初中三所局屬普通中學最先揭牌成立教育集團。
隨后,青島集團化辦學全面起勢,青島市中小學海洋教育集團、青島藝術教育集團、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集團、青島市晨星教育集團等教育集團接連誕生,各區市緊跟節奏,因地制宜推進集團化辦學和聯盟辦園改革,盤活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
在青島市教育局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集團化辦學的意見》中,集團化辦學以“1+N+X”為基本模式,“1”是指教育集團核心校;“N”是指不同區域、不同學段、不同性質的基礎教育學校;“X”是指企業、綜合高中、高等教育機構、實踐基地、社會場館等各類團體。
通俗來講便是在同一個教育集團中,核心校與各成員校管理互通、師資共配、研訓互動、文化同建、資源共享和質量共提,從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大與輻射。
從目前來看,在集團化辦學全力發展的四年中,的確有一批優質學校在市南東片、市北浮山后片、李滄東片、嶗山區、高新區和其他區市崛起。此前,青島市教育局曾表示,到2025年,全市至少建立30個教育集團。截至今年上半年,青島中小學教育集團已達到165個,覆蓋率達到66%。顯而易見,在推動集團化辦學這條路上,青島跑出了加速度。
集團化辦學不斷升級 優質教育資源實現“裂變”
數據雖然可觀,但教育卻并非靠數量取勝。集團化辦學的背后是如何因地制宜地發揮出各個成員校的優勢,不斷為區域教育資源注入新的優質力量。
今年四月,市北區向社會發布“4+3+N+X”初中全域集團化方案,開啟市北區集團化辦學改革的3.0時代,實現初中學校100%覆蓋。在不斷推進集團化辦學的過程中,薄弱校在獲得扶持與發展后,逐步退出集團,成為新集團的核心校。
西海岸新區在集團化辦學中建立起孵化機制,達到優質學校辦學水平的成員校可實行獨立辦學,從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裂變”。西海岸新區朝陽小學納入蘭亭小學教育集團后,實行“一長多校”管理,經過四年,學校快速成長,成為家長、學生眼中家門口的好學校。2021年,學校脫離集團實施獨立辦學。除朝陽小學外,西海岸新區文匯中學也從原來的集團成員校迅速成長為優質校,同樣作為核心校,與文華中學組成新的教育集團。
可見,集團化辦學不是終點。通過集團化辦學,讓越來越多的新建校、薄弱校盡快成長為優質校,才能最大程度盤活區域教育資源,讓家門口的學校成為真正的好學校。
思考:集團化辦學何以緩解對教育資源的焦慮?
在青島市教育局發布的半年工作總結中,今年下半年,集團化辦學覆蓋率將達到70%。從2019年著手布局,到如今力爭覆蓋率達到70%。青島不遺余力地支持集團化辦學發展,能否緩解島城家長圈對教育資源的焦慮?
教育公平與教育資源均衡問題一直是教育發展需要探尋的平衡點。事實上,家長對教育資源的焦慮源于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從辦學本質來看,集團化辦學正是通過名校的輻射作用,將優質教育資源進行輸送與裂變。但在辦學過程中,面臨生源不均、校情不同等因素,集團化辦學切忌浮于形式,只有攻克種種難關,才能取得成效,讓更多學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是久久之功,集團化辦學同樣是一項投入大、時間長的系統工程,在等待收獲的過程中,一切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努力都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