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制造 首個裝載“中國心”的海洋石油平臺全面開啟海上安裝和聯合調試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8月21日,記者采訪獲悉,由海油工程青島場地制造的陸豐8-1平臺生產模塊、生活樓模塊相繼運抵海上,全面開啟海上安裝和聯合調試。該平臺搭載我國首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上燃氣透平發電機組,標志著海洋油氣平臺擁有了“中國心”。
陸豐8-1組塊裝船航拍
陸豐8-1組塊裝船航拍
陸豐油田群二期開發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座鉆采平臺、1條海底混輸管道及1條海底復合電纜,作業水深136米。平臺上部組塊集生產、鉆井、生活等多功能于一體,長74.5米、寬38米、高85.5米,總重量11725噸,投影面積達2831平方米。組塊由東、西兩個部分組成,采用一體化模式施工建造,盡可能多地將各功能模塊在陸地預制階段完成安裝,以提高海上安裝效率,實現提質降本增效。
該平臺搭載我國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上燃氣透平發電機組。“該機組由中國海油、中國航發燃氣輪機有限公司聯合產業鏈上中下游近300家單位攻關打造,具有功率強、能耗低等特點,每小時發電量超過5000千瓦時,與同功率火力發電機組相比,每年可減少標準煤消耗2.9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7.94萬噸。”中國海油陸惠西油田群聯合開發項目總經理高爽說。
施工人員正在核對發電機安裝圖紙
此外,機組還首創在線切換“柴油+伴生氣”的雙燃料模式,不僅可使用柴油,還可使用油氣開采時產生的伴生氣作為燃料發電,有效提高開發經濟性和環保性。海油工程陸豐油田群二期總包工程項目經理陽連豐介紹,為確保“中國心”穩定運行,項目團隊采取“提級管理+信息化”手段,科學安排調試計劃,對中壓配電盤、綜合保護裝置、主機柴油管路、應急機、負載站等關鍵設備進行系統梳理和檢查,創立調試故障診斷庫,僅用2個月就完成全部機組的陸地安裝及調試工作。
技術人員正在進行發電機系統調試
值得一提的是,陸豐8-1平臺配備中國海油首批標準化設計建造的生活樓。該生活樓可同時容納100人,相較傳統生活樓甲板總面積提升37.7%,寢室人均面積提升17.8%,層高提升22%,功能區域劃分更加科學合理,并采用了高強度隔音板、環保生物纖維等新型材料,顯著提高了居住舒適性。
接下來,項目團隊將以“搭積木”的方式,將平臺上部組塊的各模塊逐一吊裝至導管架上。由于平臺處于南海內波流主通道上,海上安裝對作業天氣窗口和現場指揮要求非常高,項目團隊自主設計制定安裝方案,投用亞洲第二大單吊起重船“藍鯨”號等4艘高端海洋工程船舶,確保海上安裝作業安全高效。(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