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援藏行!青島市開展援助日喀則愛心公益活動
日光澄澈如洗,白云舒卷如絮,美麗的格桑花朵朵綻放,迎風舞動。青藏高原展開了一幅最美的畫卷,歡迎著來自遠方的客人。
近日,青島市“山海情——援助日喀則愛心公益活動”順利舉行,來自青島市的黨政機關、愛心企業、醫療機構等一行十余人來到日喀則,再次送去島城人民的深情厚誼。
愛心之旅,千里援藏公益行
為何出發?談及本次愛心公益行活動的初衷,作為活動組織方,青島新聞網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實大家心中都有一個不約而同的答案,“愛”。
在活動聯絡過程中,正值青島作家楊志軍的獲獎喜訊傳遍全國之際,其作品《雪山大地》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可以說,《雪山大地》是一部關于愛的詮釋作品——愛自然,也愛社會;愛曠野,也愛城市;愛自己,也愛他人……大家也被作品的內涵所感召,對此次青藏高原之行的熱情更增幾分。
因為愛,所以不遠千里傳遞愛。日前,青島新聞網得知青島對口支援地區日喀則市部分中小學生活設施亟需改善,學生們健康知識亟需提高時,立即著手組織開展公益活動。
短短幾天時間,多家愛心單位一呼即應,傾情參與。在三天的活動時間里,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愛心公益活動現場處處洋溢著愛的氛圍。
8月16日,在捐贈儀式上,青島援藏公益行的團員們表示,“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捐贈的愛心物資飽含著青島人民的牽掛和祝愿:海爾集團捐贈了30臺洗衣機用于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的洗衣房建設,青島情牽雪域公益慈善服務中心(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捐贈價值5萬元的校服、鞋子,青島優諾口腔捐贈了價值3萬元共計1000個護齒禮包,青島市海氏海諾慈善基金會捐贈了50個醫療急救箱。
△宋廣偉代表青島情牽雪域公益慈善服務中心(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向青島小學捐贈5萬元校服和運動鞋
隨后兩天,在日喀則市青島小學和桑珠孜區東嘎鄉情遠希望小學,青島優諾口腔志愿者向學校捐贈了一批愛牙護齒用品,為孩子們進行口腔檢查和牙齒涂氟。“愛在西藏,守護高原微笑”,活動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校長米倉接到了眾多家長的感謝電話。
△青島優諾口腔捐贈價值3萬元共計1000個護齒禮包
△口腔科醫生為孩子們進行口腔檢查
日喀則地處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參加此次愛心公益活動的一行人克服高反等不適,堅持高效完成各項工作,將愛心播灑在高原。
愛心公益活動也得到了青島援藏組的大力支持和協助。桑珠孜區委常委副書記、政府常務副區長、青島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組領隊王東岳表示,面對來自家鄉人民的溫暖的愛心,大家深受感動,感謝青島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的支援,這也給了身在援藏前方的干部人才組以力量。青島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組全體援藏干部人才定將按照青島日喀則兩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更加努力工作,認真履職盡責,持續深入實施“六個援藏”等工作,為推動日喀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愛滿山海,“青青”之約薪火傳
“看,五月的風!”在日喀則市青島援藏干部公寓院內,一個微縮版的“五月的風”雕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雕塑旁,格桑花正在盛開,象征著青島與青藏高原濃濃的“山海情”。
近30年來,一批又一批青島援藏干部們在雪域高原上奉獻著青春和熱血,他們把西藏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辦,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百姓健康等做出了重要貢獻,譜寫了魯藏情深的動人樂章。團員們表示,希望此次援藏活動是一次加深溝通交流的契機,在今后,青島市能為當地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日喀則市青島小學
近30年來,青島市與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盡己所能、全力支持桑珠孜區各項事業發展,共派出十批68名黨政干部、160多名專業技術人才走進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實施項目400余個,累計投入資金約13億元,推動對口支援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日喀則市委常委、桑珠孜區委書記陳鋼表示,日喀則的發展,離不開青島市委市政府和青島人民的大力支援。今年桑珠孜區在鄉村振興等方面的任務重、壓力大,想要打個“翻身仗”,離不開青島市的大力支持,希望能向青島市學習更多的優秀經驗,助力桑珠孜地區更好更快發展。
愛映高原,“中國故事”譜新篇
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一條“山東路”彰顯了當地與兄弟省市跨越山海的深情,而青島與日喀則市的“山海情”,也是全國援藏工作的一個縮影。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重大戰略決策,對口援藏工作如火如荼展開。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加大支援西藏力度,援藏干部人才聚焦民生,著眼關鍵也注重細節,譜寫了樸實真摯的高原之歌。如今,從城市到鄉村,從自治區基礎設施援建到產業互建互利;從帶動西藏本地企業市場化發展,到培訓農牧民群眾掌握實實在在的生產管理技能等等,“授之以漁”的造血式援藏成效,深深地融化在西藏人民歡樂幸福的笑臉上。
情深似海,愛映高原。青島與日喀則,一邊是黃海之濱的青春之島,一邊是世界屋脊的青稞之鄉,兩地因對口支援而結親,因長久相往而情深,因攜手共進而繁榮。作為一家有責任的媒體,青島新聞網將積極發揮橋梁作用,樹立青島援藏形象,講好援藏故事。
未來,“山海情”將持續演繹,如楊志軍談《雪山大地》時所言:“在廣袤的故鄉厚土上,延續一代比一代更加葳蕤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