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張國字號綠色名片加持,美麗青島生成獨特競爭優勢
2023年8月15日,我國迎來首個全國生態日。將這一天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寓意深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放眼青青之島,處處生態美景。碧海藍天,水清岸綠是青島的標配;青山常綠,飛鳥蹁躚是青島的標簽。
走向綠色低碳的生態文明,是實現城市價值最大化的必由路徑。近年來,全面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已逐漸成為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落地和生態經濟體系建設的有效載體,青島借此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新路子。
萊西姜山濕地百鳥翔集、錦鱗暢游,構成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
一路播種,一路收獲,青島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碩果累累。在近期發布的2022年度山東生態文明強縣名單中,萊西市位列其中,這是萊西繼2020年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后的又一張“綠色名片”。2021年以來,西海岸新區、膠州市、嶗山區、城陽區相繼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諸多生態文明“國家級”名片的背后,蘊藏著獨有的生態“密碼”,更是青島不斷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積極創建生態文明“示范標桿”的奮斗決心,一個個示范典型也將為全面建成美麗青島筑牢根基。
01
實踐載體
生態文明理念要通過實踐去探索和落實。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最佳平臺和載體。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是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最高城市榮譽,反映了一個地區在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是一個地區踐行綠色發展、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的品牌象征。
從2017年開展創建工作以來,青島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數量不斷突破。到去年底,青島已成功創建4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全國擁有縣級行政區近3000個,要從中脫穎而出關鍵還得靠自身水平,況且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創建門檻不低,一共設置了40項指標的考核,涵蓋生態制度、生態安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生活、生態文化等6個方面。
西海岸新區、膠州市、嶗山區、城陽區能從這場“國考”中脫穎而出,關鍵是扎實的內功。
膠州少海濕地公園是一處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的生態旅游勝地
在大氣污染防治上,膠州市可謂不遺余力,從機制體制、保障措施、資金激勵、考核獎懲、責任追究等方面入手,建立了7項治理機制,構建了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新格局。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下,膠州的空氣質量取得了明顯改善:2022年,PM2.5濃度與2019年相比改善41.7%;優良天數達到323天,比2019年提高了16.7個百分點。
嶗山風光秀美
嶗山區錨定建設創新宜業怡居的山海品質新城目標定位,通過實施“上山下海”戰略,構建“景城鄉一體化”的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格局,助力文化旅游取得長足發展。
城陽區堅持城鄉一體推進,實施“五水繞城”、河道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口袋公園”建設、城市綜合管理提升等十大專項行動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一系列工程,打造綠色舒適生活環境。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指標數據持續向好,是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帶來的最直接效果。青島環境空氣質量連續三年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質量優良率88.5%,全省排名第二;全市20個國省控斷面全部達標,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
02
生態密碼
“總結出可推廣的經驗,就是示范創建的意義。”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曾賢剛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生態文明論壇中曾表示,創建工作形成的思路在實踐中轉化為經濟效益,也就實現了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過程中,又實現了生態環境質量的顯著提升。
在生態示范創建中,各地因地制宜,基于各自的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探索與綠色產業發展、生態價值轉化、鄉村振興等相結合的路子,著力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
比如,萊西市院上鎮修復廢棄礦山打造九頂莊園,按照“廢棄礦山為核心區建設葡萄酒莊,周邊區域輻射發展葡萄種植”的思路建設,逐漸形成集葡萄培育種植、葡萄酒生產、文化展示、旅游接待和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精品葡萄莊園,帶動周邊村民走上致富路。
靈山島是全國首個“負碳海島”
西海岸新區率先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積極申請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值得一提的是,靈山島保護區積極探索減碳實踐路徑,以打造特色能源海島為目標,成為全國首個“負碳海島”。隨著環境的改善,每到旅游旺季,大批游客乘船登島,徜徉海島慢時光,文旅事業穩步提升。
在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引領之下,產業調整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如今,綠水青山不僅是展示青島的“金名片”,還是青島可持續發展的“聚寶盆”。實踐也反復證明,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工作在有效帶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有力促進各地綠色高質量發展、全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改革任務落地見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03
用活招牌
當下,青島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發展保護格局仍需優化,綠色競爭優勢尚需進一步加強。因此,有必要充分讀懂全國生態日設立的初衷,感受壓力、激發動力,錨定生態文明建設更高目標奮躍而上,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行動的生態文明建設大格局。
城陽區大沽河入海口紅灘涂
青島已經啟動“加速跑”。
高質量創建,離不開高起點規劃。去年,市生態環境局在全國范圍內先試先行,編制了《青島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規劃綱要(2021-2030)》,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青島為目標,從生態制度、生態空間、生態安全、生態經濟、生態生活、生態文化六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基本涵蓋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全過程,明確了“任務書”,也為各區市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建設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導。
生態文明建設是系統性、長期性工程,需要在探索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今年,青島市全力推進美麗青島建設,積極爭創各類試點示范,爭取再創建2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一批省級示范區與“兩山”基地。以國家美麗海灣優秀案例靈山灣為引領,高起點推進嶗山灣、西岸前海灣區美麗海灣建設,力爭2023年初見成效。
以青山綠水為基底,循著綠色生態的發展之路,才是長久之路。在青島這片欣欣向榮的沃土上,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題的故事還在不斷上演。美麗青島,未來可期。
(作者 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