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座萬億之城“一季報”出爐!青島穩中見“韌”
隨著全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城市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經濟總量過萬億的城市,它們的比拼猶如高手過招、巔峰對決,細小的差距便能拉開檔次。
日前,我國24座經濟總量過萬億的城市陸續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勾勒出這些城市的經濟版圖。它們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一定程度上體現著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大勢。從總量來看,今年一季度,這些城市的GDP總和達到108765.55億元,在全國經濟總量的占比約為38.2%。從增速看,一季度24座萬億之城中,西安、深圳、鄭州、天津、成都、南京、無錫、濟南、青島、合肥、重慶、杭州、武漢、寧波14座城市的實際增速均高于全國(增速4.5%)。

青報觀象山制圖
具體到青島層面,一季度,青島的GDP總量在24座萬億之城中“穩”站13位,與寧波、天津、長沙、無錫、鄭州一季度GDP總量同屬3000億元行列。從生產總值實際增速上看,青島增速排名為第9位,追趕勁頭強勁,在萬億之城中居中上游,也從側面體現出青島經濟穩中見“韌”。
01
青島穩中見“韌”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GDP跨越萬億門檻是城市經濟實力的體現。
雖然從國內生產總值看,一季度青島的位次沒有發生變化,但這種“穩定”地位的取得仍然十分不易。
仔細觀察14座實際增速跑贏全國的城市,與青島同處3000億量級的“選手”中,除長沙外全部“入圍”,可見這一賽道城市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在此環境下,青島如何爭先進位?
根據公開數據,一季度,青島市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為青島提供了“穩”的基礎。特別是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16.8%、22.8%和16.3%,有力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提升,3個行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3%。

青島雙星工廠
第三產業表現亮眼,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占生產總值比重67.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1.4%。
青島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得益于各行各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一季度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我市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信息系統集成和物聯網技術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分別增長106.8%、31.6%和144.8%,快于全市規模以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91.3、16.1、129.3個百分點,有力支撐全市增長。研究和試驗發展業同比增長18.7%,商務服務業同比增長10.1%。
生活性服務業方面,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接觸型服務業快速反彈,成為拉動一季度服務業增長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青島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4.9億元,同比增長4.2%,比2022年提升5.6個百分點,增速為近五個季度新高。其中,全市限上批發、零售、餐飲分別增長17.8%、10.2%、21%,為全市GDP增長貢獻近2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經濟的“強引擎”。

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
此外,隨著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肩負建設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國之重任的青島,外貿韌性不斷增強,貿易結構繼續優化。一季度青島市對東盟進出口372.8億元,增長24.9%,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18%;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736.2億元,增長23.8%,均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02
同賽道城市的“長板”
一季度,寧波以86.42億元的優勢趕超了天津。
觀象君注意到,在寧波一季度各項具體的經濟數據中,最為亮眼的是其新能源產業,增長了34.6%,其中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124.1%。與此同時,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15.7%、57.6%、14.5%。

寧波
對天津來說,雖然在城市排位落后一位,但其5.5%的增速,比天津2022年度全年加快了4.5個百分點,并快于全國增速1.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天津一季度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最高,其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7.9%,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7.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21.7%。
同樣正在加速追趕的還有鄭州。鄭州一季度6%的增速位列24城中增速排名第三位。觀象君注意到,一季度鄭州的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對城市增速的貢獻度最高。其中,采礦業增長23%,制造業增長10.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1.3%。鄭州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六大主導產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2%、15.5%、11.3%、10.8%。

無錫
2022年度GDP總量中,無錫位列14位,長沙位列15位,但在2023年一季度,長沙又反超無錫,并且與青島的差距僅有35億元。
03
努力追趕標兵
在24座萬億之城中,深圳一季度增量達707.58億元,實際增速6.5%,發展基數如此龐大的深圳能取得如此大的增幅,實屬難得。一直以來,深圳都是青島學習追趕的榜樣,在此,我們不妨拿出更多精力,分析深圳在一季度的具體表現。
一季度,深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主要行業大類中,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5.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7.4%,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3.6%。特別是其高技術產品——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產量分別增長127.6%、89.2%。

深圳
工業“壓艙石”作用還體現在固定投資上。一季度,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0%。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3.7%,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3.2%。社會領域投資增長也十分顯著,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46.4%,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76.8%。
優化外貿結構,出口產品轉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也是取得“深圳速度”的重要原因。海關數據顯示,1—2月,深圳關區新能源汽車出口超36億元、光伏產品出口近5億元、鋰電池出口近1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約2300%、64%、62%。“電”“光”“鋰”三大類產品,正成為深圳出口新增長點。
金融業增速同樣驚艷。一季度,深圳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余額129405.65億元,同比增長14.5%。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余額 89380.67億元,同比增長10.1%。

西安
西安市作為“黑馬”,以7.6%的實際增速跑在了各大城市最前列。而其能取得如此大的增長速率,主要得益于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大幅躍升。根據統計數據,一季度,西安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6.4%,其中,汽車制造業總產值增長37.5%。從產品看,汽車產量同比增長41.9%,其中,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住了去年高速增長態勢,產量增長62.8%;3D打印設備產量增長189.3%;充電樁產量增長74.4%;集成電路圓片產量增長51.6%;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48.8%;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增長13.9%。
競爭越是激烈,環境越是復雜,越要保持戰略定力。對于青島來說,只要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錨定24條重點產業鏈,做強做大優勢產業,突破發展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便一定能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豐碩的戰果。
作者 | 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