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觀瀾|從地底到地表,條條鐵路線讓山東更快更強……
青島新聞網評論員 聞青平
歲月總在告別和迎接中固執地前行。
不知不覺,2021年走到了盡頭,2022年的第一縷曙光即將照進來。
在2021年歲末,最為攪動青島市民心的,是一條地鐵線——1號線南段的開通。歷時近6年的施工,這條地鐵線終于全線開通,進一步拉近了青島和黃島的距離,使得兩者的通行時間縮短為6分鐘。
多年來,形容青島和黃島之間的通行,有個詞叫“青黃不接”。其實,兩地一直在不斷地“相接”,交通工具也從海上渡輪到環灣高速,再到大橋和隧道。交通方式和工具的不斷“進化”,給市民帶來了越來越大的便利,但在市民的心里,總有種隱隱的期盼:何時能通地鐵?
如今,多年夢想一朝成真,坐在飛馳的地鐵上,市民的幸福感也迅速飆升。這,應是青島市民最好的“新年禮物”了。
時光飛逝,時代車輪滾滾向前,我們的腳步在不斷加速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來時的道路。我們張開雙臂迎接嶄新的未來,也以另一種方式來收藏那些流于風中的歲月。
12月31日,膠濟鐵路青島博物館開館納客,博物館位于青島市泰安路2號(火車站鐘表樓),是一座反映膠濟鐵路誕生和發展的專題性展館,建筑面積1480平方米,分為五個展區。
青島的開埠與起步,社會的發展與繁榮,是與鐵路緊密相連的。上世紀初,在德占青島時期,膠濟鐵路建成通車,齊魯大地第一次響起了隆隆的機車轟鳴之聲。在濟南的膠濟鐵路博物館,有著詳細的史料展示及實物呈現,重現了這條鐵路的發展之路。膠濟鐵路青島博物館,進一步挖掘和豐富了膠濟鐵路的歷史,讓我們明白如何更好地出發。
時隔百余年,今非昔比。今日之發達,可能遠超當年國人之想象。列車,正拉動著山東快速奔跑。
12月26日,日蘭(魯南)高鐵曲阜—菏澤—莊寨段正式開通運營。這條約199公里的高鐵路段,東連濟寧曲阜,西至菏澤莊寨。一個多小時到濟南,三個小時左右到青島、北京。從此,“魯南”不再意味著“偏遠”,各市縣吸引投資、開發資源,與兄弟城市站在了公平競爭的跑線。同時,也結束了魯西南地區不通高鐵的歷史。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這些年,山東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得益于道路的修建。無論是鐵路還是高速公路,山東的建設都走在前列。上個世紀90年代有“廣東的橋,山東的路”的說法,領跑全國高速多年。目前,山東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7473公里,實現了“縣縣通高速”,走在全國前列。
相比高速公路,鐵路更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具有全天候、高效率等特點,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也推動著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在今年的“三民”活動中,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李虎成表示,膠東五市+臨沂市將加大推行市域鐵路公交化。膠東五市簽署了一項市域鐵路公交化開行的合作協議,利用鐵路富余運力,推進五市之間鐵路公交化的運行。
據介紹,前期,青島已經開創性地開通了平度萊西的市域動車,利用濰萊鐵路和青榮鐵路,花40分鐘從平度就可以到達青島北站,萊西市民28分鐘也可以到達青島北站,這就是公交化的運營,使得進出青島非常方便。將來膠東五市以及臨沂市,六市之間通過市域鐵路的公交化,將實現常態化1小時最多1個半小時的通行時間,交流暢通無阻。
青島、濟南的市區交通“地鐵化”,山東部分城市之間逐步實現“市域鐵路公交化”,未來,我們的生活圈將進一步擴大,山東各市之間的連接將更加緊密,毫無疑問,經濟也將獲得更大的跨越式發展。
當然,我們在豪情滿懷展望鐵路交通發展的同時,也不忘贊一下我們的機場建設,2021年,膠東國際機場正式運營,為山東的騰飛插上了更豐滿的羽翼。“鐵公機”這“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拉動山東的發展更快更強。
2021年的最后一天,有告別,有紀念,有展望,有暢想。所有的情緒調和在一起,大抵也就是“明天更美好”的這一句期盼,這是歲月的魅力,也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祝福我們,祝福山東,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