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中車四方摘得中國專利獎“雙金獎”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0日訊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官方網站開啟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線上頒獎活動,中車四方股份公司“一種高速軌道車輛轉向架”和“軌道車輛車頭(2018-02)”兩項專利分別斬獲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金獎”和“中國外觀設計金獎”,成為此屆頒獎活動全國唯一同時摘得兩項金獎的專利權人,也是中車四方連續三屆榮獲中國專利獎金獎至高殊榮。中國專利獎設立于1989年,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共同評選,是中國唯一的專門對授權專利給予獎勵的政府部門獎項,相當于我國專利界的“奧斯卡”,其中金獎是我國專利領域的最高榮譽。
“復興號"飛龍核心技術“摘金”
“一種高速軌道車輛轉向架”專利摘得中國專利金獎。
轉向架作為高鐵列車的走行部,是高速動車組九大關鍵技術之一,是保障高鐵列車安全可靠運營極為關鍵的核心系統。
該獲獎專利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時速350公里“復興號”CR400AF動車組轉向架核心技術專利。基于我國特有的超大規模路網、跨時區跨溫度帶復雜地理氣候條件、超長距離持續高速運營工況,提出了一種兼顧軌道車輛轉向架動力學性能、結構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的全新型產品設計方案,解決了制約我國高速列車在時速350公里速度等級條件下整體性能提升的瓶頸技術難題。
采用輕量化集成設計理念,創新開發大軸重全新箱型高承載構架,實現了轉向架整體輕量化;突破輪軌關系與懸掛參數協同匹配優化技術,解決了高速運行條件下高平穩、高可靠、高穩定性走行技術難題,實現動力學性能提升;創新三點支撐整體提吊方案,實現轉向架單輪對快速更換,大幅提高了檢修效率。
基于系列創新突破,成功打造了滿足持續350km/h運行,高速度、低能耗、高平穩、高安全可靠、高維護便捷性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全新一代高速列車轉向架技術平臺,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和標準的空白。
該專利技術應用到“復興號”CR400AF動車組,自2017年9月起,在京滬高鐵等線路實現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刷新了“中國速度”,增強了中國高鐵技術的國際話語權和核心競爭力,助力“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成為一張中國“智造”流光溢彩的“國家名片”。
“白鯨號”展示新時代“國門第一線”新形象
應用于北京大興機場線市域列車的“軌道車輛車頭(2018-02)”專利,捧得中國外觀設計金獎。
北京大興機場線市域列車車頭造型設計靈感來源于“白鯨”。運用仿生學原理,汲取白鯨的形態特征用于頭型的形態構建和棱線設計。
該列車車頭仿照白鯨擊水逐浪的運動形態,提取白鯨圓潤飽滿的額頭特征、勻稱流暢的線型比例,勾勒出極具流線美感的車頭造型;車頭前照燈仿照白鯨笑臉般的唇線,采用U字型的一體式設計,勾畫出“微笑面孔”。車頭整體造型宛如“白鯨的微笑”,表達“北京歡迎您”的美好寓意,極富時代感、速度感和親和力。
外觀配色上,融入“中國紅”文化元素,運用“中國紅”色帶與白底車身、黑色盲窗帶相互搭配融合,呈現出動感美觀、具有“中國風格”的外觀效果。
“白鯨號”不僅顏值高,更蘊藏滿滿的“科技含量”。
車頭結構采用了國際先進的耐碰撞標準設計,提高了耐沖擊能力和整體剛度。通過充分流線化的頭型設計,解決了大斷面、小長細比條件下綜合氣動性能提升問題。整車阻力系數、橫風穩定性、側向力系數、交會與隧道壓力波等關鍵氣動指標和碰撞安全性能進一步優化,使列車運行更節能、更安全、乘坐更舒適。
作為國內首個GOA4級全自動駕駛的時速160公里市域快軌列車,“白鯨號”自2019年9月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線投入運營,連接起北京中心城區和新機場,服務國內外旅客,面向全球展示新時代“國門第一線”形象,成為市域軌道交通標桿。
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共確定30項中國專利金獎、10項中國外觀設計金獎、60項中國專利銀獎、15項中國外觀設計銀獎、825項中國專利優秀獎及56項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涵蓋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等眾多領域,集中體現了我國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
中車四方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持續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力度,企業專利數量與質量水平均快速穩步提升。截至2021年,累計申請專利6163件,目前有效專利3377件,其中包括海外授權發明專利210件。
此次摘得“雙金”,是企業自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以來,連續三屆在中國專利獎評選中斬獲“金獎”,標志著企業技術創新成果水平和專利價值得到國家級充分認可。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蘭星 通訊員 鄧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