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態新消費加速演進,文化供給、服務提質升級!青島文旅邁向高質量發展
新業態新消費加速演進,文化供給、服務提質升級,文旅邁向高質量發展
文旅融合讓美好生活持續擴容
轉角“詩和遠方”,觸手“精神食糧”,連日來,伴隨著2021“嗨游青島悅享冬季”冬游青島活動的開啟,160余項特色節會活動,不僅吸引市民走出家門,更吸引著八方游客暢游青島共沐陽光。持續推進文旅融合賦能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旅游投資熱點城市排名中列全國第十、游客滿意度排名中列全國第六、宜居宜游競爭力排名中列全國第二……不斷尋求自我突破、探索模式創新、努力引領潮流,青島文旅,致力于呈現看得見、摸得著、可感知、可分享的幸福。
城市讓人向往,文化旅游是重要載體。新內容、新流量、新玩法的不斷涌現,文化味、煙火氣、溫度感的多元疊加,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每一個切面,都在輝映著這座城市的活力、實力與魅力。
民族歌劇《國·家》在中國歌劇節成功首演。王雷 攝
頭部企業、重大項目加速落地
年末,青島文旅招商好消息頻傳,占地180余畝、總投資約40億元的地中海俱樂部項目,在眾人期待中正式簽約落戶青島。地中海俱樂部源自法國,是全球最大的一價全包度假連鎖酒店集團,擬在青打造集ClubMed度假酒店、特色餐飲、休閑娛樂、特色民宿、體育運動、美麗健康產業等于一體的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經營成熟期預計年均吸引游客85萬人次,拉動消費28億元/年,創造超過2000個就業機會。這一國際高端休閑度假品牌的落戶,將為青島休閑度假旅游格局和整個北方旅游市場掀開嶄新一頁。
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項目落地年”部署要求,積極對標先進城市和市民期待,精確瞄準文旅大項目數量不足、布局不夠合理、協調聯動機制不健全等短板差距,進一步強化“項目落地是硬道理”的工作原則,今年以來,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動新簽約落地重大文旅項目8個,總投資208.63億元。先后推動海天中心、西海藝術灣、融創阿朵小鎮等10余個重點項目建成運營,打造成為島城文旅的新地標。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用好用足市級層面和各區市的落地獎補、房租稅費返還、規劃設計費補貼等一批惠企政策,已兌付大項目規劃設計費補貼599.75萬元,持續激發企業投資建設熱情。
在各區市層面,文旅招商也加速推進。12月15日,城陽區旅游發展中心與攜程集團“冬游青島住城陽”暖冬系列活動項目在上海簽約,為雙方深度合作拉開序幕。后機場時代,城陽區將在出臺住宿業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多元的文旅形象,打造標桿產品和營銷項目,推動區域文旅市場起勢發力,讓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到“遇見城陽就是遇見美好”,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
項目的落地,離不開優質的文旅投資環境。通過搭建文旅招商引資“一碼通覽、一攬子呈現”便捷平臺,營造“親”“清”的政商關系,利用政企銀合作平臺提供優質便捷金融綜合服務等,我市文旅投資吸引力不斷提升。2021年,我市被中國旅游研究院評為國內十大旅游投資熱點城市,為實現文旅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多域發力,以產業能級提升影響力
疫情影響之下,如何講好青島故事、傳播好青島聲音?日前,第五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正式揭曉,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創新打造的“國際友人@Qingdao”文旅交流品牌活動獲獎,這是國際人文交流、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品牌活動,更是疫情下青島文旅對外交流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活動開展兩年來,吸引了50多個國家及地區,包括駐華使者、國外政要、國際網紅、友好協會代表等在內的400余位國際友人參與,宣傳覆蓋過億人次,榮獲國家外文局“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中國國家旅游》雜志目的地營銷獎等多個獎項,獲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在現象級的文旅活動背后,是青島不斷提升的文旅產業能級。今年,青島強化與頭部影視文娛企業合作,支持東方影都等園區先后承接愛奇藝《為愛尖叫》等影視作品攝制工作,攝影棚出租率達93%,創歷史新高。拍攝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票房達15億元,《刺殺小說家》票房超10億元,電視劇《巡回檢察組》《溫暖的味道》在知名衛視熱播。目前,青島正開展新一輪影視產業扶持政策制定工作。
為了能讓市民分享文旅發展成果,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續提振文旅消費。高水平舉辦2021年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截至目前,先后發放市級文化、旅游消費補貼共計3500余萬元,吸引375.6萬人次參與優惠活動,拉動文旅消費達2.88億元。
2020年,青島市獲評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2021年,即墨古城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極地海洋世界等3家企業被評為省級集聚區。
加快構建的現代文旅產業體系,將進一步提升青島的城市影響力。接下來,我市將進一步落實扶持政策,持續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鼓勵企業創新研發,加快產業載體建設,豐富擴大產品供給,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加快產業融合和創新發展步伐,統籌整合文旅資源,改造提升傳統業態,推出一批融合創新業態和產品,以示范基地(項目)創建帶動文旅產業發展。
公共文化設施“升級換代”
年末,青島針路航海博物館、城陽區博物館在同一天開門納客,至此青島備案注冊博物館總數達到107家,位居全省、全國同類城市前列。2021年,青島持續推進的“博物館之城”建設,已形成海洋文化、歷史建筑、鄉村記憶、工業遺產四大特色為主的博物館群。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新增11家,達到19家,增長138%,貝殼博物館等5家非國有博物館進入國家二、三級博物館陣列,實現了青島市非國有博物館定級零的突破。青島構筑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發展格局。
博物館作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載體,也是青島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升級換代”、從量變到質變,逐步完善的一個縮影。越來越多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發現,身邊的文化設施不知不覺間增加,而且越來越近。影院、劇場、音樂廳、圖書館頻繁地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不同層面的文化需求,豐富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細數青島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啟動的地標級公共文化設施清單:世界級的西海美術館落戶西海岸新區,世界一流建筑大師的手筆帶來收藏級的美術館建筑風尚和同樣是大師級的藝術體驗;青島市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后,其面積將由原來的2.5萬平方米增加至8萬平方米,建筑規模在副省級城市中將升至第二位;全國唯一的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落戶青島的規劃亦浮出水面,將成為國家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文旅深度融合的范本;青島市圖書館新館選址工作也已全面啟動,一座交通便利、具有濱海特色的時尚文化綜合體地標呼之欲出……與此同時,區市與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網絡建設也進一步加強,形成“便民服務文化圈”。
以設施建設為基礎性依托,青島不斷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著力推進文旅融合,完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于“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公共文化服務的“青島樣本”雛形初見。
文化服務創新開發、精準供給
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經之路。在青島,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日益成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青島也日益注重服務的創新開發和精準供給,將之視作青島文化凝聚力和創造力不斷提升的源泉。
在日前發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中,青島平度“行走的書箱”鄉村閱讀項目以創新并且見效的實施路徑,位列全國農村公共服務21個典型案例之一。它反映出青島加強農村公共服務的成功實踐,成為統籌推動農村公共閱讀服務發展的典范。在此基礎上,我市又積極策劃,率先在全省探索“空中的農家書屋”試點工程,以農家書屋為載體,依托應急廣播系統,通過“誦經典、講評書、播時事”等形式,變“被動借閱”為“主動傾聽”,實現由“看”到“聽”的轉變,為農家書屋轉型增效提供了新模式。
2021年,閱讀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典型產品,以更加精準、便捷而且為當地熟悉的方式,介入農村生活,重新激發人們被互聯網裹挾而過度消解的讀書熱情。這一年,針對大型公共圖書館輻射有限問題,全市在交通樞紐、基層社區、企業等公共場所建成90處智慧書亭、社區書屋,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精準供給。這一年,青島全民閱讀作為文化服務創新開發、精準供給的范例,錨定確實的方向,如同水流,因勢賦形,從城市到鄉村,以各種創新模式滲透、浸潤,覆蓋到更廣泛的人群。
2021年,聚焦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青島持續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縮小區域差異、城鄉差異,努力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文化服務。
全年累計舉辦群眾文化活動4.8萬場、文藝演出300余場、農村公益電影6萬場、“戲曲進鄉村”4000余場,惠及群眾1300萬人次。青島舉辦各類惠民消費活動5700余場,惠及市民300萬人次、企業600余家,直接拉動文旅消費3.05億元,間接拉動6.47億元。
這一年,一批代表青島水準的文藝精品力作大放異彩。民族歌劇《國·家》在中國歌劇節成功首演并獲獎,13部作品參加全省慶祝建黨100周年劇目展演,在青拍攝的影視劇目超過70部,《鐵道英雄》成為“山東出品”首部票房過億影片。
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青島將繼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讓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性、便利性進一步提升,培育和打造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精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品質和水平,為市民群眾提供更為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
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更是激發青島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源頭活水。如今這一源頭活水正在青島探索一條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特色之路,成為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來,青島進一步增加財政投入,推動更多文化遺產“活起來”。青島成功加入了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聯盟,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有序推進;瑯琊臺遺址主動性考古發掘獲評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青島入選全國唯一的近現代建筑預防性保護試點城市。
青島正式印發了《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年)》,重點加強保護青島各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傳承和延續青島“山、海、城、島”融為一體的城市空間格局,以及“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貌特色……這些舉措也有力塑造了城市歷史文化的氛圍,提升了人居環境品質。青島開放、多元、包容的海洋文化特色也在這一保護與傳承的進程中進一步得以彰顯和深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在今年全面推進,作為全國“非遺在社區”8個試點城市之一,青島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社區傳承傳播,突出扎根性、生活化、傳承性,培育了一批“非遺特色社區”,讓非遺被關注、被看見、被觸摸,打開更多“復興”傳統文化的想象空間,提升民眾對非遺的認同感、參與感。2021年青島市增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項,省級項目19項,市級項目40項。
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培育,更需要聚焦群眾需求點、融合時代氣息的活動內容。這一年,通過組織開展“非遺+”文創大賽、“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膠東五市非遺創意市集等活動,青島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非遺伴手禮產品,在向市民游客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統手工藝技藝的獨特魅力的同時,讓更多優秀傳統技藝不斷煥發活力,持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這一年,青島深層次、多視角扎實推進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快閃、涂鴉、燈光秀等眾多新節俗,使傳統文化成為潮流年輕人追求的新時尚……一系列傳統文化創意活動更新迭代,激發了城市文化活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馬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