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好“心”情!59歲患者在青裝上國產人工心臟,全省首例!
近日,
青大附院心血管外科楊蘇民主任團隊
成功為59歲的黃先生安裝了人工心臟,
這也是山東省首例國產人工心臟植入術。
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
心房負責全身血液回流,
心室負責泵血。
終末期心衰意味著這個“發動機”
耗損到無法維修,隨時可能熄火。
心衰最佳的治療方案是心臟移植。
由于心臟供體的嚴重不足,
大部分終末期心衰患者
根本無法接受心臟移植的治療,
往往在等待移植的過程中不幸去世,
且有部分患者不適合心臟移植。
人工心臟無疑是患者絕望黑夜里的一道曙光,
亦是心衰患者治療的最后一戰。
黃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患者,
手術前,
他被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
心功能四級,
終末期心力衰竭。
心臟擴張為正常人兩倍多,
心功能卻不到正常人的1/2。
在經過常規治療無果后,
為了挽救黃先生的生命,
醫院在征得患者同意后,
決定為其植入左心室輔助系統,
也就是人工心臟。
2021年12月19日手術順利完成,
目前黃先生情況穩定。
裝上人工心臟,
部分患者可以長久攜帶;
還有部分患者可以把它
作為心臟移植的橋接過渡;
更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在
心臟輔助系統的幫助下可以恢復功能,
進而撤除該裝置。
心室輔助裝置目前在國際上的手術量
已經超過心臟移植,
年手術量5000左右,
有患者利用該裝置存活11年之久。
人工心臟就是完全替代原先的心臟?
其實不然,
它是輔助人體自身心臟,
搭建起患者心臟血液的輔助流道。
血液從左心室經入血管流入到血液泵內,
通過血液泵內葉輪轉動產生的離心力,
將血液推出并經出血管流入到升主動脈,
從而部分或完全替代左心室功能,
輔助患者血液循環。
縱觀人工心臟的發展,
也經歷了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
“醫學界”發現,
第一代搏動式人工心臟也被稱為容積式泵,
體積大,不易植入。
第二代人工心臟體積變小了,
但葉輪轉速高,
可能損害紅細胞和凝血系統,
易引起血栓。
第三代人工心臟的設備體積小,
易植入,運轉時幾乎不產熱。
此次手術使用的國產人工心臟
就是采用第三代離心泵技20術,
并首創性采用磁力系統驅動和純水懸浮雙系統,
具有高穩定性和耐久性,
血栓形成和溶血的風險非常低。
在臨床試驗中,患者的一年生存率達到100%,
并且沒有出現過裝置相關的重大并發癥,
臨床數據優于很多國外人工心臟產品。
目前,“人工心臟”植入術已在全國廣泛開展,今年7月,江蘇省人民醫院成功實施江蘇省首例人工心臟同時也是首例國產人工心臟植入術;10月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完成了西北地區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11月,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成功完成陜西省首個心室輔助裝置植入;12月,山東首例國產人工心臟植入術在青大附院成功完成,這也標志著青大附院具備了終末期心臟病的所有高水平治療方式,心血管外科診療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來源丨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于波 欒丕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