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效美白不可信!市食藥檢院專家教你快速辨別化妝品真偽
青島新聞網12月9日訊(記者 黃曉)12月8日,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了化妝品檢測實驗室公眾開放日活動,市民代表走進青島食藥檢院,在參觀實驗室之余,市食藥檢院的專家還為大家進行了化妝品知識科普講座,分享了化妝品選購、保存、使用等常識,避免消費者中招落入不法商家的虛假宣傳陷阱。
如何選購化妝品?不盲從、正規渠道購買、買前先試用
消費者首先應對自己的肌膚和發質有一定的了解,選擇適合自己的化妝品類型。其次,購買時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有合法營業執照的門店或是正規的電商平臺。
購買前,消費者可通過國家藥監局網站(https://www.nmpa.gov.cn/)查詢化妝品注冊備案情況,或下載“化妝品監管”APP,掃描產品條形碼,核對信息是否一致。這是非常簡單快捷的辨別方式,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在日常檢查中也是使用這一方法對化妝品信息進行核驗的。產品外包裝上的名稱、批號、生產廠家等信息應與網站信息一致,如果查不到信息或者某些信息內容與查詢結果不一致,就是未備案產品,請不要購買,并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舉報。
買前先試用!消費者可取用少量產品涂抹在耳后或前臂屈側處進行試用,確定沒有刺激或過敏癥狀再進行購買。
網購時,不要盲目輕信互聯網廣告和宣傳,價格較市場價格相差過大的要謹慎購買。購買時要索要發票并保存電子憑證,便于日后出現問題進行維權。需要注意的是,“海淘”類化妝品是按照個人自用進境物品進行監管的,并不適用我國化妝品監管要求。
化妝品保存提示:怕曬、怕熱、怕潮、怕臟
化妝品應當如何保存呢?首先是,避免陽光或燈光直射的地方,光線照射會使水分蒸發,也會使化妝品中的部分成分失效或發生化學變化,出現膏體干縮、油水分離等現象,影響原有功效。
其次,不能過冷也不能過熱。冷凍會使化妝品發生凍裂,解凍后會出現油水分離、穩定性變差的情況;過熱環境也會影響化妝品穩定性,從而縮短其保質期。
部分化妝品不能儲存在過于潮濕的地方。有些化妝品中含有蛋白質,受潮會霉變;還有些化妝品是金屬包裝,受潮后易生銹,從而腐蝕化妝品,使其變質。
化妝品也怕臟,使用后一定要及時擰緊瓶蓋,使用時也最好避免直接用手取用,或注意用手衛生,避免手上的細菌微生物進入瓶中大量繁殖,引發肌膚問題。
如何辨別化妝品是否變質?觀色、聞味、看稀稠、察表層
先看顏色,如果化妝品顏色發生了改變,變黃、變褐甚至發黑,有可能是微生物入侵產生了色素,也可能是化妝品中的某些成分變質產生了顏色變化。
再者可以聞氣味,如果化妝品中產生了氣泡或怪味,可能是由于微生物的發酵,使化妝品中的有機物分解產生了酸和氣體。
正常化妝品的質地是很均勻的,如果有微生物入侵,那菌體中的酶會使化妝品中的蛋白質和脂質分解,原有的乳化程度遭到破壞,會形成油水分離的現象。
觀察表層,如果化妝品表層中出現了綠色、黃色、黑色等霉斑,這是霉菌污染的表現。如果家中化妝品出現了這些現象,就不要繼續使用了。
速效美白不可信!警惕這些美白“陷阱”
講座中,專家還著重講解了美白類化妝品易出現的問題和消費者誤區。“這類產品非常受女性歡迎,但也是檢驗過程中最常出問題的一類產品。”
首先,消費者應了解,人體中的黑色素在形成以后,只有一部分會被分解掉,另一部分會隨著表皮細胞的脫落而清除,這一過程大概為4-10周,所以美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如果在購買美白產品時,宣傳中出現了“三天見效”“即刻見效”等說辭時,要提高警惕、謹防上當。
還有些不法商家,在美白類化妝品中添加了汞、鉛、砷、氫醌等《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中明確規定的有害成分,或是添加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或抗生素等藥用成分。添加這些成分后,能在短期內快速提升美白效果,雖然“立竿見影”,但會對人體皮膚和健康帶來安全問題,這也是國家明令禁止的。
發生過敏等不良反應怎么辦?
常見的化妝品不良反應有:光接觸性皮炎、化妝品接觸性唇炎、化妝品皮膚色素異常、化妝品痤瘡、化妝品毛發損害、甲損害等。
如果使用化妝品過程中,出現了上述情況,消費者應立即停用可疑化妝品,并清洗掉皮膚上的化妝品殘留物。如果癥狀較輕,可以采用冷敷方式緩解皮膚紅腫;如果癥狀嚴重,建議大家到醫院皮膚科就診,就診時攜帶可疑化妝品及其外包裝,以便進行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