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批國家試點后,又拿下全國第8!區塊鏈步入“政策紅利期”,青島早動手快布局
乘借數字經濟的發展東風,區塊鏈正成為城市競速的新賽道。
近日,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發布了《2020-2021中國城市區塊鏈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從政策環境、科研創新、產業基礎、資本支持等多個視角,對我國45座重點城市區塊鏈產業發展水平情況進行全面、科學評估。
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構成的第一梯隊得分遙遙領先;蘇州、廣州、重慶、深圳、青島、南京和武漢7座城市組成第二梯隊,梯隊內城市的得分差距很小,競爭膠著;長沙、成都、濟南、貴陽等15座城市組成的第三梯隊同樣呈現競爭白熱化的態勢。
11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原則同意天津等12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區塊鏈建設試點工作的函》,青島市申報的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獲批組織開展區塊鏈建設試點工作。
該試點的獲批,進一步優化了青島市金融科技產業生態,加快了青島市未來金融科技中心建設進程,青島區域性股權市場正式邁入區塊鏈時代的快車道,青島市多層次資本市場數字化基礎得到進一步提升。
作為數字經濟的底層支撐技術,區塊鏈技術應用空間廣闊,發展意義重大。隨著國家層面明確定調,并給予政策支持,區塊鏈邁入“政策紅利期”,城市間的角逐日趨激烈。
青島是國內最早布局區塊鏈產業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應用場景最豐富的城市之一。經過數年的探索和布局,已集聚區塊鏈相關企業100余家,初步形成了“區塊鏈+實體產業”的發展模式,發展水平居全國前排。
01
迎來“政策紅利期”
區塊鏈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也是一個年輕的熱詞。
2019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區塊鏈”自此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究竟什么是區塊鏈?
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數據庫,存儲于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征。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應用市場,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的發展有望催生巨大應用空間,對金融、電子商務、智慧醫療、社會保障、物聯網、能源等領域將產生重要影響。
當數字經濟站上風口,區塊鏈的影響力愈加凸顯。區塊鏈技術作為數字經濟的底層支撐技術,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這一點,從國家不斷出臺的各類政策、意見中能看得到。
2020年,國家發改委在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明確新基建范圍,區塊鏈被列入新技術基礎設施。
“我國的區塊鏈技術已經從概念進入到落地應用階段,區塊鏈納入新基建,有利于區塊鏈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助力涌現出更多具有市場價值的商業應用。”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浙江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蔡亮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表示。
轉入2021年,政策利好的暖風頻吹。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培育壯大區塊鏈等新興數字產業,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這是區塊鏈首次被納入國家五年規劃當中。
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未來10年培育區塊鏈產業、企業以及產業集群的若干目標——
到2025年,我國區塊鏈產業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初具規模;到2030年,我國區塊鏈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
在一些行業專家看來,這份文件的意義非同尋常,它的發布意味著我國區塊鏈行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已經基本完成,區塊鏈的“政策紅利期”真正到來了。
為了搶抓機遇,各地政府紛紛行動起來。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截至目前,27個省市共出臺38項區塊鏈專項政策,多地提出了相應的目標或舉措。如在培育企業方面,浙江計劃培育15家以上國內區塊鏈領軍企業;湖南將推動3萬家企業上鏈。在產業集聚區方面,貴州計劃打造2至3個區塊鏈產業基地;江蘇計劃3個省級區塊鏈產業發展集聚區……
02
起步較早,青島躋身“第二梯隊”
經過數年的探索,城市之間圍繞區塊鏈產業的競爭格局初見雛形。
根據剛剛發布的《2020-2021中國城市區塊鏈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北京憑借強大的科研創新實力、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豐厚的資本支持,高居榜首;上海依靠發達的城市基礎名列第2位;杭州飛速發展互聯網產業,吸引區塊鏈龍頭企業落戶,位列第3位。
報告指出,第4-10位是第二梯隊,包括蘇州、廣州、重慶、深圳、青島、南京和武漢。這些城市科研基礎良好,政策環境、科研創新得分高于平均分,但區塊鏈產業起步較晚,市場投融資情況有待改善。
高手云集,青島能拿到全國第8的位次,實屬不易。
“第一,青島的區塊鏈起步很早,在2017年,已經有青島鏈灣研究院和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兩大研究機構落戶,并吸引了一批重量級的區塊鏈企業落戶青島,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第二,青島有豐富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區塊鏈技術最終需要通過落地應用,賦能其他產業來體現價值、推動發展,青島不僅有雄厚的工業基礎,金融等現代服務業也是強項,所以青島是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的試驗場。”關于青島區塊鏈發展的優勢,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副院長黃忠義作出如上總結。
截至目前,青島已集聚區塊鏈相關企業100余家,6家區塊鏈研究機構,海創鏈、互信區塊鏈應用中心等孵化平臺,以及閃收付、海鏈數科、布比科技等一批特色企業和項目,海爾集團、地鐵集團、青島港、雙星集團等大型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區塊鏈應用;匯聚了一批區塊鏈行業學術及產業專家。
過去數年,青島在區塊鏈的基礎性布局上投入了大量精力。10月27日,星火·鏈網骨干節點(膠州)正式發布上線,該節點是山東省建設的首個骨干節點,也是“星火·鏈網”國家區塊鏈新型基礎設施開啟多區域、多領域布局、加速建設新征程的重要開端。目前,青島市北骨干節點建設方案也正在積極評審中。大概率,青島將成為國家區塊鏈新型融合基礎設施雙節點城市。
同時,青島在供應鏈管理、數字金融、政務服務等多個領域開展“區塊鏈+”的應用探索。日前,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原則同意天津等12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區塊鏈建設試點工作的函》,其中,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獲批組織、開展區塊鏈建設試點工作。
在藍海股權交易中心軟件工程師張英杰看來,正是因為前期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才有了“區塊鏈+股權市場”的試點機會。前期,藍海信息技術團隊在自行研發的基礎上,與深圳證券通信公司合作共建區塊鏈。目前,已初步實現與中國證監會數據節點的互通和全部業務數據的上鏈,通過自建鏈的方式實現“中國證監會監管鏈+地方業務鏈”的深度融合。
該試點的獲批,意味著青島區塊鏈數字化產業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
03
政策驅動,應用先行
也要看到,與前排城市相比,青島的區塊鏈產業發展核心技術不斷進步,但仍有待進一步提高;產業基礎不斷提升,但企業集群略有差距;應用場景落地不斷,但開發有待加速;科研實力突出,但區塊鏈人才匱乏。
“比如區塊鏈科創研發方面,在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中,前20并沒有青島市企業,而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分別在前20中占據35%、35%、5%的比例;從區塊鏈企業招商引資和企業集群發展來看,青島僅有兩個區塊鏈產業園區,尚未形成利于青島市區塊鏈產業發展的集群效應。”黃忠義這樣說。
作為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的突破口,以及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是大勢所趨,將對加快推進青島創業城市建設,打造全球工業互聯網之都,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當前,區塊鏈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性機遇,也是青島提速趕超的重大機遇。“政策驅動,應用先行”或是青島抓住機遇的最佳路徑。
任何新興產業的茁壯成長都離不開政策的指引和扶持。自2017年以來,青島市市北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區塊鏈也列入青島推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發展的重點領域,但一直以來都未制定市級區塊鏈專項扶持政策,也沒有推進的具體措施和實施路徑。
“近兩年來,區塊鏈產業發展迅猛的城市無一例外都出臺了頂層設計和扶持政策,從市級層面給予產業重視,給予企業發展信心。”黃忠義提出,青島應該盡快在市級層面制定發展規劃,列出任務清單,明確責任單位,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落戶,推動區塊鏈產業集聚成長。
此外,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青島缺少大規模應用,“樣本”打造不夠典型,普及程度、推廣力度以及企業上鏈的積極性都不足。
對此,青島開始加大在“區塊鏈+”的整體布局力度。日前,青島市區塊鏈產業商會、青島鏈灣研究院聯合發起了2021“鏈上青島”行動計劃,將打造以區塊鏈為核心的產業集群為目標,在夯實基礎,穩步建設鏈灣五大平臺的基礎上,全面賦能實體經濟。力爭到2022年將青島建設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區塊鏈+產業科技創新高地、應用示范高地、產業發展高地、創新人才高地,重點打造“星火鏈網”RCEP骨干節點——鏈灣云鏈新基建公共服務設施,著力推動區塊鏈技術在產業數字金融、數字新消費、數字自貿服務領域的應用落地。
“我們還在尋找更多有需求的企業共同打造‘區塊鏈+’的落地應用,形成一批可復制的樣本,帶動青島更多的區塊鏈創新場景落地。”青島市區塊鏈產業商會會長閆昶德對青島區塊鏈產業的未來充滿期待。
作為我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島具備實現創新發展、領先發展的雄厚產業基礎和優質發展環境,天然擁有在區塊鏈發展應用領域走在前列、形成示范的基因與優勢。青島起步較早,已經成勢,前景看好。
作者 |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