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戰略 青島這樣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青島新聞網9月10日訊(記者 李麗濤)今天上午,“慶祝建黨百年·巡禮健康山東”主題新聞發布會青島專場在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機關3樓大會議室舉行。發布會中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島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情況。
據青島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薄濤介紹,近年來,青島市先后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艾滋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國家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試點城市、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全市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2020年的81.51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降至2020年的4.26/10萬、1.67%,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于全國前列,達到全球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健康基礎。
一直以來,青島市始終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著力加強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均衡發展。
一是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醫療、醫保、醫藥“三醫”改革聯動,建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動態調整、醫療費用增長聯合調控、公立醫院績效綜合考核等機制。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耗材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公立醫院醫藥費用增幅降至10%左右,藥占比降至30%左右;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占比降至23.3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明顯減輕。
二是全力打造醫療高地。按照國內外一流標準,加強醫學重點學科建設規劃,市財政連續8年每年投入3000萬元用于重點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全市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衛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泰山學者等各類高層次人才達到448名;建成國家級重點專(學)科1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2個、省級重點專(學)科108個、省級重點建設專科1個;獲批建設2個綜合類別、4個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成肺病、康復、心血管3個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55個學科入圍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百強榜,數量居全國計劃單列市首位。
三是加大城鄉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力度。近10年全市共投資158億元,先后建成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一期、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二期、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等60余個衛生重點基礎建設項目,新增用房近230萬平方米,新增床位1.6萬張。2021年建成啟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青島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清華大學附屬青島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二期等21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總投資近300億元,建成后將新增床位1.78萬張。
四是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全市規劃內村衛生室“四類五化”達標率100%;76%的鎮街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高于全省平均值19個百分點;有1479個村衛生室配備了重點人群智慧隨訪和康復理療設備。
五是積極推進分級診療。6個涉農區市全部納入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建成18個縣域醫共體;市內四區建成4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31個松散型城市醫聯體、73個專科聯盟、113個遠程醫療協作網,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
六是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和急危重癥救治能力。建成市級質控中心55個、區(市)級質控中心187個,以及31家胸痛中心、25家卒中中心、17家創傷中心、41個癌癥規范化病房、16家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9家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
七是加快醫療服務數字化轉型。建成青島市區域診療“一卡通”平臺,通過網站、手機APP、微信服務號等渠道為群眾提供預約掛號、診療信息推送、檢查檢驗結果查詢和第三方支付等智慧醫療服務;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部公立醫院、鎮街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41家互聯網醫院;19家醫院接入市級“互聯網+區域影像診斷平臺”,實現醫療機構間影像檢查結果共享和遠程會診。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青島召開“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及便民惠民服務新聞發布會。截至2020年底,青島市共有各類衛生健康機構8531個(含村衛生室),床位6.44萬張,衛生健康技術人員9.48萬名,分別比2012年增長16.26%、36.33%、72.07%;2020年提供門診服務6730.73萬人次、住院服務138.65萬人次,分別比2012年增長54.77%、22.49%;三級醫院達到28家,較2012年增加1倍,群眾看病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看病就醫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