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半年報”②|身邊暖心的變化 來源于這些充滿溫度的數字……
文|聞青平
“半年”,雖不是一個什么正式節日,在民間卻很重視,農歷六月初一,山東的老百姓有吃餃子“過半年”的習俗,用新打下的麥子磨出面粉后蒸饅頭,充滿了豐收的喜悅,有的地方又稱之為“過小年”。
在社會發展領域,每年的“半年報”備受期待,大家一面想看看這半年來的努力成果,一面又可以從中判斷和預測全年的發展情況,畢竟這半年的成績也為全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民間“過半年”之后十多天,7月2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山東生產總值為38906.35億元,同比增長12.8%,兩年平均增長6.1%。相關數據顯示,山東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上半年GDP增速跑贏全國,經濟運行持續恢復,質量效益明顯提升,顯示出強大韌性和蓬勃活力,經濟穩健向好的“形”和高質量發展的“勢”更加鞏固。
數字或許有些抽象,每家每戶、每個人的真實生活,對宏觀發展有著具體而微的感知。比如,近日,養老金再次上漲。6月30日,山東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完成上漲,750多萬退休人員收到了今年補發上漲的養老金。緊接著,7月1日,山東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接棒上調。
這半年,我們也更“敢吃”了。“二師兄”更親民,烤肉紅燒肉我們可以換著花樣吃。這背后是生豬產能的較快速度的恢復,上半年生豬出欄2373.2萬頭,同比增加558.3萬頭,增長30.8%,增速創歷史最高水平。生豬存欄量基本恢復至2017年同期正常水平,達到97.6%。
背后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今年上半年,山東CPI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一季度略高0.6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比回落3.5個百分點,處于近年來的較低水平。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老百姓可享受到更多的發展紅利。我們的具體感受也在官方的說明中得到了印證。在民生保障、生態環境方面,據介紹,山東財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達到77.3%,9類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在去年大幅提升的基礎上再提高10%。
這半年,山東人的腰包也更鼓了。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4元,同比名義增長11.1%,兩年平均名義增長6.4%,比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4元,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5元,增長14.6%。從收入來源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11.6%,經營凈收入增長14.6%,財產凈收入增長4.6%,轉移凈收入增長7.6%。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2.05,比上年同期縮小0.09。
上半年,我們的環境更美了,天更藍水更清了。PM2.5平均濃度改善10.2%,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71.2%、同比改善11.7個百分點。此外,夏糧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電煤儲備穩定在20天以上……
數字雖抽象,但并不冰冷,讀起來感覺充滿了溫度,很暖心。
“行至半山不止步,船到中流當奮楫”。半年已過,有了上半年的優異成績,相信“期末考”也一定會取得好成績,在“過大年”之前,我們期盼看到更出色的年終“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