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躍居全國第11位!青島被國家發改委表揚“改善幅度最大”
7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情況。青島居第11位,較上一年提升8位,是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從評價結果看,上海市、深圳市、廣州市、北京市、杭州市、蘇州市、廈門市、南京市、濟南市、成都市、青島市、武漢市、西安市等25個城市營商環境便利度高,市場主體獲得感強。青島市、鄭州市、重慶市、長沙市、昆明市、長春市、濟南市等14個城市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提升超過10個百分點。
在全國范圍內營商環境整體改善的大趨勢下,青島跑出漂亮的“加速度”殊為不易。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是重要的發展基礎,是企業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關鍵。有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整個城市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就會噴涌而出。
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青島以深圳等城市為標桿,以“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為宗旨,從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角度,強力發起了高效青島建設攻勢,打響了優化營商環境、審批提速增效、法治政府建設和誠信政府建設4大攻堅戰,聚焦“少、快、好”,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務服務。
觀象君從青島市政府有關部門獲悉的數據顯示,今年在全市“放管服”改革的推動下,“放管服”改革的18個指標中政府采購等15個指標進入全國前20位,全市企業家政務服務環境滿意總指數為98.43分,較去年下半年提升0.74分。
在愈發優質和自覺的營商環境催動下,城市內生動力蓬勃噴涌,市場主體欣欣向榮。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15.9萬戶,實有市場主體188.3萬戶。其中,新增企業6.5萬戶、個體工商戶9.4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457戶。
01
“高效青島”瞄準“更好”開展攻堅
良好的營商環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打造的。時間回到2019年,青島發起高效青島建設攻勢,將其作為引領青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打響了優化營商環境、審批提速增效、法治政府建設和誠信政府建設4大攻堅戰,聚焦“少、快、好”,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的政務服務環境。
兩年來,青島承擔起中央及省委賦予青島的重大使命,利用自身優秀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換來企業滿意。而換位思考、站在企業和市民的角度思考,已經成了青島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思想自覺,成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
處長“隨訪員”在青島市民中心主動靠前傾聽訴求
從今年青島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就可見一斑——
組織對全國首批58項“跨省通辦”事項和全省首批191項“全省通辦”事項逐項進行申報測試;
建立工程竣工聯合驗收機制,為210余個建設項目進行竣工聯合驗收,每個項目縮短30個工作日;
市、區兩級1200余項業務支持電子營業執照,2500余項業務支持電子身份證“掃碼”亮證;
企業使用電子營業執照掃描驗證,即可辦理公章刻制、社保登記、公積金繳存登記、不動產登記等業務;
優化職稱評審網上服務,平臺累計為4萬余人申報職稱,人數居全省首位;
加快出口業務各環節事項辦理速度,辦理正常出口退稅的平均時間壓縮至4個工作日;
邊檢民警在董家口港巡查
建成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現與國家、省平臺互聯互通,歸集信息超過8億條,實現企業法人和自然人100%全覆蓋;
將免費專業法律服務引入青島市民中心,專門開設窗口,當面及時為企業答疑釋惑;
今年3月份,制定了20條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優化”“降低”“規范”“獲得感”等關鍵詞貫穿其中。
……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上述的多項舉措,是青島在全國首創或領先,充分體現了青島的營商自覺。撲下身子當好“店小二”,愿意與企業家“聊聊家常”“說說煩心事”,也就找到了打通營商環境難點堵點的“金鑰匙”,從小事做起、從企業家最關心的事做起,青島已成為各方優質資源投資的熱土和創業高地。
02
努力服務好“關鍵的人”,發力項目落地見效
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最終目的是要聚資源、聚企業、聚人心。企業和企業家對營商環境的感知最敏銳,也最深刻。要想營造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的發展生態,首先要自我改變。
青島港引航站推出“推近一海里、服務到船邊”優化營商環境新舉措
怎么改?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學,才能變得更好,這是全市上下的目標和行動。
2019年,青島明確提出“學深圳、趕深圳”。這就是要放大坐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瞄準“領頭雁”“排頭兵”,全面深入地學習深圳的發展境界、發展質量、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對外開放、營商環境,把真經取到手。
2020年,青島派出黨政學習考察團,到上海考察學習現代服務業發展情況,通過聯絡商會協會、拜訪頭部企業、舉行對接會,學先進、取真經、促發展,“申”“青”攜手,深情互動。用心向上海學習取經,通過現代服務業這個窗口,透視上海改革發展全貌,體悟開放真諦,汲取創新力量。
放大坐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是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實力,青島在2019年提出的打造“三化一型”干部隊伍,鍛造攻堅克難的“沖鋒隊”,就是自我加壓、自我鞭策真實寫照。在今年上半年制訂印發《高效青島建設攻勢3.0版作戰方案》中,確定了4大攻堅戰役21個攻堅目標92項攻堅任務。截至目前,18項任務已完成,74項任務按時間推進。
積極主動為企業家服務是青島的共識。
今年是“項目落地年”,青島制訂15條工作舉措為市重點項目減負。以“進現場、送政策、促開工”為目標,指導項目單位第一時間辦理項目開工手續,上半年先后為國際郵輪母港、第八人民醫院東院區等10余個重點項目提供“送政策上門”服務。
暢通注冊注銷路徑。通過共享不動產登記信息,實現企業注冊地址智能校驗。升級企業注銷一窗通系統,解決“注銷繁”“注銷難”問題。推行簡易注銷全程電子化,實現企業簡易注銷“零跑動”。
讓企業辦事更加方便快捷也成了青島衡量相關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尺。
持續深化膠東五市“跨域通辦”工作機制,將70項事項全部納入膠東半島全域聯動平臺。對接上海市普陀區,探索“AI智能一窗受理跨域通辦”新模式,逐步實現兩地政務服務事項通辦。
持續開展跨部門集成服務。推進首批101項“一事全辦”主題事項落地,上半年全市各領域完成“一事全辦”業務350萬件。落實50項“一業一證”行業指導目錄,今年上半年為各類市場主體發放行業綜合許可證4200余張。
青島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咨詢投訴呼叫中心
拓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功能,推行建設項目審批“掌上辦”。實現智能審批平臺與自助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在青島市民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區上線運行,為企業群眾提供401項智能審批的自助辦理服務。
創新智慧審批服務方式。持續拓展“無感審批”事項,目前已梳理“辦理型”事項76項,“告知型”事項65項。
實現施工許可申辦“零材料”。通過“承諾制數據共享區塊鏈”,實現施工許可等8項許可“零材料”在線申請,為中車四方智匯港一期項目發放全國首張“零材料”施工許可證。
加強跨層級協同能力。在青島市民中心開展“政務服務品質提升年”行動,打造市民中心服務品牌。印發審批服務提質增效試點方案,推進政務服務向功能區、大型園區延伸。
為了解企業家對有關部門和區市(功能區)的政務服務環境滿意情況,傾聽企業家訴求,為企業提供一流政務服務,打造最優營商環境,青島還于今年6月1日至25日組織開展了上半年全市企業家對政務服務環境滿意指數調查活動。
凡此種種努力,體現出青島聚力補短板、強弱項的主動作為,體現出青島為提升服務企業家、服務企業水平的“想方設法”。
03
持續提升法治政府數字政府能效,精心制作“邀請函”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要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新突破。
面對城市發展的新動態、新情況,青島在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扎實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上持續發力,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給企業家吃上“定心丸”。
膠州惠企法律服務團進企業答疑釋惑
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城市。青島建立了全國法治政府示范創建推進工作協調機制,組建工作專班,制定實施方案,開展法治政府建設集中月活動,提前做好示范創建工作。
推進“十四五”政府立法規劃編制。圍繞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積極探索“小切口”立法。以立法引領行業改革,及時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制度規范。
將全市225家單位納入市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網上監管平臺,及時發現和糾正不當行政執法行為。公布市級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涉及21個部門345項,切實從源頭上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
在青島市民中心設置惠企法律服務窗口,啟用線上惠企法律服務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咨詢服務一體化,上半年提供惠企服務7000余件次。
青島市民中心惠企法律服務窗口,專業律師進駐免費為企業服務
法治化既是青島開放發展的“宣言書”,也是規范政府部門行為的“緊箍咒”,維護市場主體權益的“護身符”,更是給廣大投資者的“邀請函”。
2020年11月,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青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條例》提出對政府履約予以規范,建立政務失信責任追究制度以及責任倒查機制,規定了政府購買服務促進惠企政策落實以及惠企政策快速兌現、主動兌現等內容,積極回應市場主體關切。
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深入開展“護航項目落地、推動工作落實—紀委監委在行動”,將精準監督貫穿于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過程,著力整治損害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假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頑疾,嚴肅查處并公布了一批損害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多名干部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加快“數字青島”建設,構建政府決策“協同化”體系,也是為青島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青島城市云腦建設穩步推進。已接入城管、交通、生態等26個部門(含區市)38個城市云腦應用場景集群。
青島市民中心
同時,建成“青島市營商環境全市一張網”,構建營商環境指標監測體系,以“一級云腦”“二級云腦”“三級云腦”的形式建成營商環境智能監控中心并接入“城市云腦”。
對于數據“壁壘”問題,青島也開展了摸排工作,目前梳理形成政務服務、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社會征集三張數據“壁壘”問題清單。上半年新歸集97類6.4億條數據,累計協調辦結實時數據共享需求500余件。
智慧城市建設也在加速。開展“智慧社區(村居)建設提升行動”,將31個社區納入省級支持建設范圍,數量居全省之首。推進ETC停車場建設,目前全市共有27個停車場ETC設備完成安裝并投入運行,覆蓋泊位39000余個。
優化營商無止境,積極作為天地寬。坦率地講,青島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相信,只要我們一以貫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把相關工作落實到位,就一定能讓企業家們感受到更多“誠意”,就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成為“城市合伙人”,實現城市和企業、企業家更高質量的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作者|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