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戒、硬幣、螺絲帽……這些竟都從孩子消化道內取出
青島新聞網2月24日訊(記者 李麗濤)硬幣、塑料小鉤子、螺絲帽、磁鐵、巴克球、棒棒糖棍、釘子、發卡……在青島婦女兒童醫院的內鏡中心有這樣一個儲物盒子,里面靜靜地放置了大大小小的零碎小物件,誰能想到這些異物竟都是從孩子們的消化道里取出來的,原來這些小物件都是孩子們不小心誤吞的。今天,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內鏡中心主任任悅義跟記者聊起了幾個“誤吞”異物的小朋友的病例,希望家長們可以從中接受教訓。
春節期間,一位媽媽帶著8歲的孩子心急火燎地“闖”進了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內鏡中心。“醫生,我家孩子吞了一個塑料小鉤子”,只見孩子神情痛苦,手撫脖頸,大力地吞咽。待醫生仔細詢問,他又因為怕挨罵,支支吾吾,一會說吞了,一會說沒吞。但是一直覺得難受,胸片又看不出來,兒童消化科醫生建議做胃鏡進行檢查。
孩子愁眉苦臉地來到內鏡中心,醫生果然在無痛胃鏡下發現塑料鉤子卡在食道了。塑料鉤子質地堅硬,形狀尖銳,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食道穿孔出血。醫護人員憑借嫻熟的技術,利用抓鉗牽引著小鉤子在狹窄的食道內小心游走,僅用幾分鐘的時間就將異物成功取出。
從這個孩子看,大孩子吞異物常常擔心挨罵,容易隱瞞病史,尤其是一些尖銳和腐蝕性異物,耽誤治療易出現危險。
其實,像上述這種誤吞事件,在兒童群體中還真是不少見。僅2020年一年,青島婦女兒童醫院進行了近150例氣管異物取出術,近100例消化道異物取出術,患兒來自青島地區及膠東半島其他地區。
無獨有偶,前不久,1歲的小文(化名)拿著媽媽的大鉆戒玩,媽媽突然發現孩子難受的不停吞咽,手里的戒指也不見了,趕緊帶著孩子來醫院。拍片看著胃里果然有戒指,內鏡中心的專家馬上為孩子進行無痛胃鏡。只見胃里靜靜躺著一枚亮晶晶的大鉆戒,食道出現輕微損傷。醫生應用薄膜網兜小心牽引,順利將鉆戒釣了出來。
內鏡中心專家提醒:消化道異物,在小兒很常見特別是0.5~4歲的嬰幼兒最多。這是因為嬰幼兒識別危險的辨別力差,天性又喜歡用“嘴巴”品嘗自己好奇的小玩意,很容易誤吞下去。
異物被吞入后大多數都能順利通過消化道隨糞便排出,但有部分異物可滯留在食管、胃、十二指腸、空回腸等幾乎消化道任何部位,可引起不同的臨床癥狀及并發癥,需采取一定的治療措施將異物取出。因小兒難以合作,一般常采用無痛(全麻)胃腸鏡下取出。
家有小寶,家長們更應該注意看護,首先要提高避免兒童意外傷害的安全意識,盡量不要讓小孩子接觸尖銳、有腐蝕性、強磁性的異物,勤收拾零碎小物件,以免引起危險。一旦發現孩子誤吞高風險異物,應立即禁食,尤其不要通過吞咽其他食物來促進異物下排,以免劃傷食道。具體要不要緊,需不需要進行相關檢查,判斷異物位置,需不需要內鏡手術等,還得帶孩子到醫院由專科醫生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