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青醫白袍師者 他把網絡課堂開到抗疫前線
【青島新聞網原創】
(文字|李麗濤 視頻|徐斌)
常言道:醫也,師者;師者,醫也。有這樣一群老師,他們并非整日與黑板、粉筆打交道,鮮活的病例是他們最好的教科書。有這樣一群醫生,他們既為醫,也為師。為醫,救死扶傷;為師,教書育人。
趙京明就是這樣一位擁有醫生和老師雙重身份的人。作為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嶗山院區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醫生,趙京明在抗疫期間馳援武漢,近兩個月抗疫工作中,與其他醫療隊員成功救治重癥及危重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81名,圓滿完成抗疫任務。而同時作為青島大學醫學部的老師,他教書十余載,在武漢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也堅持教學,給學生們完完整整上完了內科學的8節專業課。
趙京明是奮戰一線的白衣戰士,亦是杏壇耕耘的人民教師。他身兼兩職,治病授業兩不誤。在抗疫前線也能做到“停課不停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優秀教師的責任和擔當。
馳援武漢 用行動教會學生醫者擔當
疫情來襲,趙京明第一時間主動請纓,馳援武漢。對于趙京明來說,去一線抗疫絕不是沖動下做出的決定,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是一名白衣戰士應盡的職責,也是一名人民教師應做的表率。”在他看來,不僅作為醫生要講究醫德,作為教師更要在關鍵時刻起到帶頭作用。一想到學生們對未來從醫之路期盼的眼神,趙京明更加覺得要用實際行動教會他們作為一名醫者的擔當。
2月2日,農歷正月初九,趙京明作為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隊長,帶領著9名隊員向武漢出發,接管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51張床位,3天內收滿,作為重癥病人定點收治點,同濟醫院中法新城病房多數病人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病情重,合并癥多。與病毒僅一衣之隔,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防護服、隔離衣、雙層口罩再加上面罩,穿完這些防護設備已是氣喘吁吁。即便如此,趙京明也依然跟平時工作一樣完成各種診療操作,4小時不間斷地忙碌下來,內里的隔離衣早已濕透:“那才是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呼吸困難。”
對于趙京明前往武漢抗疫的事情,他的學生們也在第一時間得知了消息,紛紛發來問候,給老師加油打氣。換班間隙,趙京明也給學生們介紹著武漢的最新情況,抗疫的最新進展。每每當學生們問起趙京明為什么會選擇去武漢,他的回答都是:“沒有為什么,這就是我們醫生應該做的。”
抗疫前線堅持授課 治病教書兩不放松
當時由于疫情防控,各大院校不能進行集中課堂教學,從而轉為線上教學。身在武漢抗疫一線的趙京明雖然工作繁忙,但心里仍時刻掛念著自己的學生,積極參加教學工作。作為青島大學醫學院的老師,趙京明還承擔著16級臨床醫學專業的授課任務。
為了不影響學生們的正常上課,趙京明二話不說,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學生們授課。通常是一天八個小時的病房工作下來,再匆匆趕回酒店開始備課。為了確保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線上教學效果,特別是一些醫學圖像、動態教學資料的演示,趙京明重新對課件進行了制作,盡量減少文字排列,增強課件視覺觀感,加入圖像旁白等,做到課件內容豐富多彩,更具吸引力。這一套下來,趙京明往往需要花費平常備課的兩倍時間進行準備:“那段時間的確是很累,但絕不能耽誤學生的學習呀。”
同在抗疫一線的同事們紛紛對趙京明豎起了大拇指,一線抗疫工作的勞累程度可想而知,工作一天下來,早已筋疲力竭,但趙京明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還能備課到深夜,并安排第二天的授課。趙京明的行動也充分感化著每一位同學,大家都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網上學習的認真程度絲毫不比線下課堂差,并主動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在武漢抗疫期間,趙京明完成了呼吸內科總論、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肺動脈高壓、肺源性心臟病、肺血栓栓塞癥等8節課程的授課。
醫者育人 探索疫情教學新模式
在武漢的教學期間,趙京明也充分發揮自己身在抗疫一線的優勢,向學生們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相關知識,告訴他們更理性客觀地看待這場疫情。同時將疫情防控有關內容融入到教學之中,通過介紹目前疫情的情況和防控工作的進展,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一線抗疫的狀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傳授給學生們更多的實踐經驗。
不僅是線上授課,對于課后的知識的摸查,趙京明也是一點沒有落下。不定時進行課后交流,了解學生們的知識吸收情況,通過授課群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指導,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詳細答疑。為確保后續教學的質量,趙京明還總結了線上教學的優缺點,針對線上教學的互動性差的缺點,積極對線上教學模式進行研究,總結線上教學前后效果,收集研究數據,記錄線上教學知識傳授的薄弱點,在后續線下教學中繼續補充鞏固,實現特殊時期線上教學與開學后教學的有效銜接。
由于身在抗疫一線,趙京明更能感受到專業醫務人員對抗疫的重要性,他反復在課堂上告誡學生們珍惜時間,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必須要不斷地學習。學生們也紛紛表達了對趙京明的敬佩:“很幸運遇到這樣一位既有醫德又有師德的老師,不論是從醫或教學,老師都是我們心中的榜樣。”看到同學們的留言,趙京明頗為謙虛,反復強調自己只是做了應做的事情。救死扶傷、教書育人,醫生和老師和這兩個神圣的職業在趙京明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接下來的日子,他會繼續在他的醫者之路、教育之路上前行。